中国经历了长期封建社会,在近代,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就是脱胎于这样的落后社会。因此,那种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的封建专制主义落后传统,有很深的影响。只要回忆一下十年“文革”期间封建专制主义沉渣泛起、任意摧残人的状态,就很清楚。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只有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社会,才能提出并赋予‘以人为本’以全新的科学的含义”。(引自《解放日报》2008年6月20日陈志尚文)这个社会主义,就是走人类文明大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相信,随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推进,坚持不懈地清除那种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的封建专制主义残余影响,以人为本必将得到更好的落实。
二、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这次地震受灾面积大,灾情极为严重,重灾区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达4624万,倒塌房屋778.91万间,损坏房屋2459万间。民居、工厂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北欧国家的一位救灾官员感慨地说:中国这次地震,“受灾人数比北欧5个国家人口的总和还要多。”但是,我们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重大胜利,现在,正在全力进行灾后重建。
抗震救灾规模空前,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各灾区累计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达1510.62万人。保障这上千万群众的吃、穿、住、用,是一项空前艰巨的任务。国家和各有关方面紧急调运救灾帐篷157.97万顶,活动板房42.59万套,被子486.69万套,衣物1410.13万件,成品粮油16.63万吨,瓶装水216万箱,(6月23日为止,据回良玉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还有大量其他物资源源不断地抢动到灾区。大量救灾物资使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基本安置,受灾群众普遍满意。
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已投入抗震救灾资金543.13亿元。
国务院决定,在三个月内,向灾区群众每人每天发放1斤口粮和10元补助金,为孤儿、孤老和孤残人员每人每月提供600元基本生活费。因灾死亡人员的家庭按照每位遇难者5000元的标准发放抚慰金,
为灾后重建,中央财政今年先安排700亿元,以后还要作出相应的资金安排。
巨大的物资和财力支持,是抗震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的物质保证。试想,如果是改革开放之初那样,GDP只有几千亿,经济短缺,物资匮乏,国家和社会都处在很穷困的状态,发生这样严重的地震灾害后,从哪里能弄到这样大量的物资,怎么能筹措到这样巨大的款项?
抗震救灾需要物质基础。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我们的物质条件已经大为改善了。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2165亿美元增加到3.2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9.6%,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26美元增加到2100美元,增长了8倍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财政收入由1132亿元增加到5.13万亿元,增长了44倍还多,国家财力大大增强(据吴邦国2008年6月19日在亚欧议会伙伴会议的演讲)。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是我们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阶段性重大胜利的物质保证。没有这个物质保证,取得这样的重大胜利是不可设想的。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国内个人的捐赠款物数量巨大。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的一个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