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心态学会平和
2011年,颜艳从澳大利亚一所高校的媒体专业硕士毕业后,回到上海找工作。 “国外生活是挺好的,但饮食、文化等很多方面还是不习惯,要融入当地的主流文化也没那么容易。刚出国的那股新鲜劲过了以后,我就决定毕业以后还是回家去。”颜艳告诉记者,她毕业的时候,正是经济危机后影响显现、澳大利亚的工作也不好找的时候,所以她就果断回国了。
回到上海以后,颜艳就想能先就业,再考虑 “择业”,于是很快就在本地的一家杂志社找到了工作。不过,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她觉得压力比较大,也没有很大的兴趣,于是萌发 “跳槽”念头。在回国后的一次初中同学聚会中,颜艳遇到一位在高校做老师的老同学,同学向她介绍,他所在的高校正在招聘行政人员,正好需要有关国际交流方面的职位。颜艳心动了,她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优势,而且在高校工作同样有寒暑假的 “福利”,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考试,并成功被录取,成为了该校的一名行政人员。
如今,颜艳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0个月,她不仅能用到自己擅长的英语,也可以接触到很多国外的资讯和有趣的人,目前收入在4000元左右,她觉得 “做得很开心。” “像我这样从国外回来的应届毕业生与国内读大学的求职者相比,其实并没有太大优势,因此我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但很多人还是习惯性地给我们贴标签,认为我们眼光高。”
在求职竞争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多像颜艳一样的海归开始调整自己的求职心态和职业规划。黄文说,目前的一个现实是,很多海归认为自己在国外读几年书的花销比较大,想在国内尽早把读书的投资收回来。但从国内市场来看,刚回国的海归未必就能达到预期。“我觉得海归既然决定回国,就要接受与本土大学毕业生一样的起步,要看得长远一些,起步可能低,但中长期会有好的回报。”
编辑推荐:
专家分析:我国留守儿童超2200万
2012年高校“保研率”提高 考研之
2012年为“永久占座”湖大考研学子不惜通宵
因奥数压力:女儿哭诉爸爸没本事
更多校园资讯可登陆读书人校园频道: http://www.reader8.net/cam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