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中小学生班干部民主选举取代老师任命(5)
“选举是一件很严肃、很神圣的事。世界是个大社会,学校是个小社会,在我们的生活圈子里,每一次班干部竞选都要把最优秀的自己展示出来——民主选举给了每个人机会,能不能抓住,就看你的能力了。”长春市11中的李辉说。
吉大附中初三学生闫淞,曾3次“冲击”班级数学课代表一职,均以失败告终。虽然屡战屡败,但他屡败屡战,这种绝不放弃的执著精神,让同学们都很佩服。一名同学对记者感慨道:“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坚守理想,不怕挫折,积极参与,我们的社会一定会越来越民主。”
此言不虚。班干部选举,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最直观有效的一种形式,而随着同学们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要求“民主”的领域也不断拓展。据了解,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杰出中学生等荣誉称号的评选,甚至派哪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竞赛都要通过学生们“选举”表决。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直接到校长室来,与校长进行面对面交流,对学校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吉大附中校长崔贞姬告诉记者,该校定期举行校长座谈会,聆听学生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这也使校园氛围非常和谐,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民选班干部敢为学生利益代言
吉林省实验中学是较早实行班干部选举制且运行非常规范的学校之一。记者在该校和学生座谈时,同学们对自己心目中的班干部“标准”做了这样的排序:一要有奉献精神,乐于帮助同学;二要正直、诚信,有一颗公正之心;三要有足够能力带领好班级,让本班在年级中成为优秀;四要善于与老师沟通,协助老师开展好工作;最后,学习成绩不一定最好,但也要在上游,否则难以服众。
老师们最看重的几条标准——“善于与老师沟通,能有效协助老师管理班级”;“学习成绩优秀”,被同学们排到了最后。而“听老师的话”这一条,干脆被同学们完全摒弃了。
“民选班干部是学生利益的代言人。很多时候,他要敢于代表同学们的利益去与老师‘谈判’,反映同学们的呼声。或者说,他要充当师生之间的桥梁,做好下情上传,上情下达,而不是单纯做老师的传声筒和义务帮工。”高三7班的李阳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