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教育资讯 >

专家称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招需要配套改革(4)

2009-09-19 

今年6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了高考制度改革的课题研究成果。其核心思想是实现考生自主选择考试、自主选择学校、多次录取机会。不同类型的高校采用不同的考试科目,让高校能各取所需。同时进行录取制度改革,让考生有更多选择权。

从试点省份和高校的探索来看,扩大高校自主招生和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招生体系,都是为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制度而做的有益尝试,但离搭建高考“立交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公平之忧”困扰“素质高考”

更加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成为近年来各地高考改革探索的共同指向,但这些举措的公平性也引起部分公众质疑。

尽管北京大学表示相信高中校长会珍惜自己的荣誉,但一些公众却对此并不看好,在网上进行的调查中,有超过80%的网友反对这一做法,认为校长推荐很可能造假,可能会滋生更大的腐败。

熊丙奇说,如若不进行中学和大学的改革,不完善自主招生评价体系,只单独强调某一个环节的“公信力”,其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这不利于自主招生改革的有序推进。

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一中教师戴冬宁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中学阶段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综合表现的打分,这种做法本身值得肯定。“但这种评价有什么标准?对于一些涉及主观价值判断的素质,如果也要给出硬性的评定结果,则容易给腐败以可乘之机。”

一些基层教师认为,在综合素质和高招挂钩的过程中,有的中学难免会为了升学率而美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山东某县级中学一位老师坦言,学生的综合评价信息表都是老师填,随意性很大。

由于学生品德在老师评价下差异不大,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过“素质关”,不得不逼着孩子进行考试竞争之外的“才艺大比拼”。呼和浩特市市民田甜说:“孩子恨不得从娘胎里就要学习琴棋书画了,家长辛苦,孩子也累,这就是素质教育所要的吗?”

内蒙古化德县的初中教师任海军说,“素质高考”应考虑城乡差别。“城里孩子有条件学才艺,不少农村家庭还负担不起孩子这类费用。高考是农村孩子走出去的桥梁,新改革要求的那些素质对农村孩子来说是否过高,会不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显然,综合素质评价,应尽量排除学生因为经济条件和区域差别而造成的才艺差异因素,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各种因素的权重。

“素质高考”呼唤配套改革

人们期待的“素质高考”不可能脱离基本国情和教育发展阶段单兵突进,需要一系列配套改革。

熊丙奇认为,以往高考改革中的自主招生改革,以及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尝试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改革没有突破统一高考的框架,其实质是通过“多次考试”为“一次考试”服务,非但没有减轻学业负担,还增加学生负担;二是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而忽视学生的选择权;三是没有推进配套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完善自主招生制度,必须在中学内部和大学内部同步改革”,熊丙奇说,“这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使高校的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分离,让校长的权力得以制约;二是使中学的评价体系与大学的招生评价体系接轨;三是使自主招生公开透明,让与推荐权、招生权接近的人受到监督。”

“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也是高考配套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山东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如果发现学生档案失实,就要对学校领导和直接负责的教师问责,还要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作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内蒙古教育厅厅长李东升表示,高考改革不单是考试形式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育教学的改革,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让素质教育在日常教学中能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