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战争与和平(套装上下册) | ![]() |
|
![]() |
战争与和平(套装上下册) | ![]() |
网友对战争与和平(套装上下册)的评论
参考了很多朋友的介绍,我最后选定了两个版本购买。一个是人文刘辽逸的版本,一个是译文张捷的版本。当然,读这样的名著,我不但看出版社,更要看译者。之所以选择了两个,也是担心因耳听为虚导致与好的译本失之交臂。下面说说我对这两个译本的一点感悟,希望对喜欢这本名著的朋友有所帮助。
为了选定读哪个版本,我把两个版本的第一章各读了50页。之后发现,应该读张捷版的。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我觉得刘版的有个别内容读起来概念有点模糊,不如张捷版的那么明确、一目了然。尤其对于原作者惯用的气势磅礴的长句的忠实翻译,让我更惊诧于张译本所达到的高度。之前读草婴译的《复活》,觉得译得太“瘦”了,把长句几乎全变成短句,虽然整体上也流畅传神,但是总是觉得缺少一种气概。于是选这个译本时首先把草婴排除在外了。其实,真的读起来的时候,我发觉张捷的译本是非常流畅的,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因为忠于原作就显得晦涩难懂。真的,非常流畅。越读越觉得有信心,值得。如果不信,你也跟我一样同时买上两个版本对照着读读。是的,现在我相信,历史在前进,译本也在发展。
张捷译得更好,因为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刘的译本,我也收藏了,他仍然不失为一个好译本的里程碑。
我在网上到处搜索《战争与和平》最佳译本,据说中文译本应该是草婴先生的译本最佳,甚至有说托尔斯泰的作品全部是草婴先生的译本最佳的,也有少数人说是刘辽逸、张捷版本最佳,可是我本人没有读过这本书,也不确定。
至于英文译本,毫无争议是莫德(Louise and Aylmer Maude)的版本最好,莫德也就是译林版译者张捷先生说的毛德,张捷先生在后记里面说:“其次,我在翻译过程中认真研读原文,碰到在理解上拿不准的地方时,参阅了美国纽约一九三一年出版的康·加尼特的英译本(可惜的是,未能找到毛德的译本)”。我很奇怪,莫德的这个版本在国内并不难以找到,亚马逊上就有不少是他的这个版本,再怎么样外研社的那一个“月亮石”系列就是莫德版本。可是张捷先生却说找不到,并采用了康·加尼特(Constance Garnett)的英译本。不知为何?
上海文艺的版本不与其他的版本比较还算勉强,但我同时买了译林的张捷版,顿时高下立现。译林版是奢侈品范,上海文艺是实用品,显得寒酸,简陋。可惜了草婴先生的苦心。不过就翻译来说草婴先生的汉语也有拘谨之处,从11到13页就用了3次自命不凡这个成语。不晓得托尔斯泰是否也是三次使用了同一词语,甚至在第四部第七段对娜达莎又用了这个成语,这一次是真用错了,娜达莎不是自命不凡,是完全迷醉在她过去少有接触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汁原味中。看了69版的电影就完全清楚。反正汉语的使用习惯一般是要尽可能避免如此。
整体来看,如果不细读(第一遍一般不会,除非很悠闲),意思的出入都不大。草婴译本读起来似乎更有章回小说的感觉。第四部第七段是这部书很重要的一个场景:娜达莎和尼古拉打完猎在大叔家休息,托尔斯泰通过文字描写表达了他对根植在乡村和乡民中深厚的俄罗斯文化的感情,邦达尔丘克在1968年导演的战争与和平在这一段的场面和画外音准确体现了托尔斯泰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景。有了这个参照,再看两个版本的翻译,不得不说张捷的翻译是准确的,出色的再现了原书作者的神韵。
张捷版明显的缺点:封面的图画格调低了。不应该有图。
这一系列的书都有一条蓝色的带子在书中,可以当书签用,为什么这本没有?
翻译很好,质量不错。
该版本为上下册套装,纸质和印刷质量不错,内容暂未阅读,相信名著值得一读。
托翁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收藏了两个译本,刘辽逸和高植先生的。现把张捷的译本也收入囊中,适当时候收藏草婴的译本,这几个译本的质量应该是最好的。不知上海译文的娄自良译本翻译质量如何?
前几年已经阅读过刘辽逸先生译本,经典永远是经典,托尔斯泰的成就确实令后人难以企及。能阅读不同风格的译本也是一种乐趣,虽然不是为了研究,阅读本身是快乐的。
译林这一系列(经典译林)的书籍,装帧、纸张都还不错,只要翻译者风格适合你就值得收藏。
印刷很棒,高大上。。
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印花的硬壳封面,微黄又结实的纸质,清晰的印刷,完美的语言,静下心来,我就能汲取这本书的力量
书的内容不用评论了
就书的其它质量来说,我是比较喜欢译林的这套书的
喜欢战争与和平(套装上下册)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