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美与人性的教育:席勒美学思想研究(卢世林著)(2)

2012-11-10 
  《美与人性的教育:席勒美学思想研究》认为,席勒美学通过对人性和美的特性本质联系的阐述,同时回答了“人是什么?”和“美是什么?”这个自古希腊以来一直困扰人的问题。席勒建立在人性的完满与自由显现基础上的审美游戏理论,同时具有认识论和存在论意义。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美与人性的教育:席勒美学思想研究(卢世林著) 去商家看看
美与人性的教育:席勒美学思想研究(卢世林著) 去商家看看

序言

在思想史上,无人如同席勒一样重视审美教育对于人性塑造的意义。席勒认为,一方面,就人的人性而言,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都是不自由的冲动,只有游戏冲动也就是审美冲动才是自由的冲动;另一方面,就人的历史现实而言,人在近代社会里由于分工的出现已经成为了分裂的人,唯有审美教育才能使人恢复并达到全面的人。卢世林博士的著作系统地研究了席勒的人性论美学的思想,为当代中国一般教育和审美教育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资源。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技术的时代。技术作为人类的工具活动虽然古已有之,但没有如我们的时代这般达到其极端化。这表现为,它能将一切技术化,也就是能改造一切存在者。人们用技术征服自然。天空和大地成为了人们开掘、加工和利用的材料。人们也用技术控制人的身体。生育、死亡和性爱在过去本来具有自然神秘的本性,但其奥秘现在都能为技术所揭示,并被设计和制造。另外,人们也用技术影响人的思想。信息技术通过各种媒介已经改变了人的大脑,并还在进一步地支配人的思维。
与技术时代的基本主张相一致,其教育已不是人性教育,而只是技术教育。教育就其本性而言是关于人的教育,也就是关于人的人性的陶冶、人格的形成和人生道路的指引。但技术时代的教育理念只重视技术的研究和教学,亦即只让人认识和把握技术。于是,学校和大学培养的所谓人才的重点不是人,而是才,也就是各种专门的技术人才。根据这样的理念,科学技术的学科设置在整个大学的建制中就占有决定性的地位。比起文科,理科和工科更有优势;比起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更有功效。不仅如此,人们还专门设置了各种科技大学,或者是理工、工程学院,将技术教育更加专门化。技术教育的思想还规定了人们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的操作。一个根本性的标志就是由所谓的定量分析取代定性分析。于是,各种各样的分数和数据评估成为对于大学建设衡量的唯一尺度。大学的技术化完全演变成了数字化。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2003年至2006年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在人民出版社洪琼先生和武汉盛泰房地产詹学贵先生的大力支持下,现在它终于面世了。
三年时光,一千多个难忘的日子。——这本书是对珞珈山永远的怀念!
刚开始感觉真的很棒。那年秋天武汉大学为了庆祝110周年校庆,各种学术讲座一个接一个。一时间听了那么多名人的演讲,自以为眼界大开。况且武汉大学的风景那么宜人,学习之余,樱园、桂园、梅园、湖滨四处走走,胸怀也就不凡起来。某日与几位同窗在东湖泛舟,不由得豪兴大发:珞珈山色妍兮,可以养我眼;东湖之水浊兮,可以泡我脚……
但接下来真正要“面向事情本身”的时候,路途之艰难一点都不亚于李太白当年所描写的情景(没想到珞珈山平缓的坡岭竟然会像蜀道一样“难于上青天”),有时则感觉像卡夫卡《城堡》中的土地丈量员那样,无论怎么努力,就是无法接近那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的目标——差一点没能坚持下去。
是导师彭富春教授一次次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此我要衷心感谢导师彭富春教授!同时我还要感谢武汉大学刘纲纪教授、陈望衡教授、邓晓芒教授、邹元江教授、何卫平教授、范明华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聂振斌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宗秋荣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张玉能教授、邱紫华教授,湖北大学陈阳凤教授、靖国平教授、戴茂堂教授,湖北美术学院徐勇民教授,武汉科技学院张贤根教授,以及我的家人和各位学友(甘露同学为本书做了校对)——没有他们的关爱、指导与帮助,我不可能顺利完成学业和本书写作。此外,我还要特别提到我的同窗好友罗勇君,他虽然出师未捷英年早逝,但留在我们所有同学心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不会磨灭!

文摘

第二章 自由显现
“美与人性的教育”是席勒美学思想的主题。而要把握这一主题,必须弄清“显现”(der Schein)作为一种自由显现对于席勒美学建构的特殊意义。因为席勒审美教育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自由”、“审美显现”、“审美王国”、“活的形象”、“游戏”、“游戏冲动”、“人性的完满”等都和席勒所理解的“显现”密切相关。
美的自由显现是席勒美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席勒对哲学美学的重大贡献。席勒的自由建基于显现而非实在。为了揭示艺术、人性、社会政治的同构性并让审美教育发挥一体化(或综合性)作用,显现对席勒而言首先必然是正直的(即公开放弃对真实性的一切要求,这也意味着将以假乱真的逻辑显现剔除出去)、自主的(不需要真实性的任何帮助),亦即自由的,然后才能真正成为审美的。而且席勒还认为自由显现在道德世界中的范围与在审美世界中的范围是同等的。不过为了强调审美(而非道德)所能发挥的一体化作用,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常常赋予“显现”(Schein作为一种自由显现)和“审美显现”(Asthetischen Schein)以同样的含义。

相关阅读:

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著)

我们合理的信仰(赫尔曼.巴文克著)

三国人物心理分析与职场生存(岳晓东著)

赢在职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杨玉萍著)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