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无后为大(罗永浩推荐)(关军著) | ![]() |
|
![]() |
无后为大(罗永浩推荐)(关军著) | ![]() |
《无后为大》是一本立意新颖,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人心风向。当下城市80后、年轻白领一族,对生孩子这件事情,很多人心中都有疑惑。自我与责任之间如何选择(生不生),选择之后怎样承担(如何养),对他们的精神和现实生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军的文字绝少自恋,他坚定、沉着、从不阿附潮流。他关心那些被众人忽视的细节,侧耳倾听沉默者的声音,往往于幽微中得见大义。在这“最优秀的脑袋也不免疯狂”的时代,他依然清醒,依然执著。
——慕容雪村
在生孩子和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这辈子见过的绝大多数人好像都是浑浑噩噩的。想到我们来到人世间,竟然是因为一群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浑人,你会感到生命好像真的是凶险且没有意义的。在那些严肃思考这个问题的朋友当中,关军可能是最认真的一个,他甚至告诉我他想为这个问题写一本书……后来他真的写出来了,这是我佩服他的地方。因为我自己想过要写的那几十本书,一本都没有写出来。
——罗永浩
关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出“无后为大”这句话。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人,更别说是一个男人,敢于如此直面生儿育女的本质和矛盾。
——王小山
关军的文字绝少自恋,他坚定、沉着、从
不阿附潮流。他关心那些被众人忽视的细节,
侧耳倾听沉默者的声音,往往于幽微中得见大
义。在这“最优秀的脑袋也不免疯狂”的时代,
他依然清醒,依然执著。
——慕容雪村
“在生孩子和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这辈子见过的绝大多数人好像都是浑浑噩噩的。想到我们来到人世间,竟然是因为一群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浑人,你会感到生命好像真的是凶险且没有意义的。在那些严肃思考这个问题的朋友当中,关军可能是最认真的一个,他甚至告诉我他想为这个问题写一本书......后来他真的写出来了,这是我佩服他的地方。因为我自己想过要写的那几十本书,一本都没有写出来。”
——罗永浩
关军,男,1970年生于辽宁。作家,知名媒体人。先后任《南方周末》资深记者、《SI》中文版主笔、《中国新闻周刊》主笔、《GQ》中文版主笔、《南方人物周刊》主笔等职。著有在当今中国颇具分量的非虚构作品《大脚印:北京奥运B面》(在APP及网络文库提供免费阅读)。他的笔触涉及的多为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命运,注重对人的本性的挖掘与追索,并逐渐形成了高远、独到的价值体系。
自序一 是我想得太多,还是他们想得太少
自序二 更坦然地自私
上篇 人生神圣
关于生命创造的凝眸与敬畏
为什么生我
此生多有迷茫
凑合活着?那就算了
嘘,这是不能泄露的秘密
中篇 内心惶惑
一 难以把握的关系
谁的孩子
是你还是它
二 与人性弱点作战
假如他成为男用小茶壶
提线木偶之痛
瓜瓜的教训
三 爱的错谬
父母有恩才是过
骗局的始作俑者
是否爱
经验主义是狗屎
四 把自己交给自己
菩萨赐以“工具箱”
家庭角色的错乱
万一是黑三角呢
算了吧,不朽
童真如梦
无人可担当的重任
五 恕难胜任
边界迷思
当你逼视自己的人格
不配做父亲
可怕的尹建莉
潜入迷宫以后
下篇 外在恐慌
一 配不上孩子的社会
比坏游戏
防不胜防的伤害
人在酱缸
入戏
做不成奥斯卡
二 教育可不是吃素的
人性长期缺席
一只跳蚤的自怜
避之则违法,趋之则犯罪
没有选择的选择题
但闻楼梯响
三 人类到我为止
爆炸之后,加速灭亡
电路板与小怪物
自然的逆子
四 地球的最后几分钟
末日之钟
牺牲一切,供奉恶魔
人类会消亡吗
泰坦尼克的船票
参考书目
是我想得太多,还是他们想得太少
七年前,我刚刚结婚,骇人之事就随之上演:除了我妈之外,居然还有那么多人关心着一个很私人的话题—关军该不该要孩子。关切者多为我的朋友,有的已经生了,于是现身说法,讲述育儿的幸福,还经常会取出照片让人受不了地流露对孩子的殷殷深情;有的每次见面都是一副封山育林、如临大敌的阵势,他们不能理解和容忍我在这么神圣的人生使命面前的迟疑;即便一些自己没想清楚的人,也催促我赶紧弄个孩子出来—知道吗,这会让我很膨胀,仿佛自己的决定对于那些犹豫中的人具有指针意义。面对他们的盛情,我总是直抒胸臆:不生。
很抱歉我的决定让他们失望。其实这么说对我很不公平,毕竟,是他们首先让我失望的。绝大多数规劝我的人,其理由非但没有说服我,还让我怀疑他们的抉择是不是足够理智,足够严谨。姑且从他们的箩筐里拎出几条司空见惯的说辞吧—小孩儿多好玩啊;
为什么不给父母一个交代呢?
你们的美好爱情需要一个结晶哟;
有了孩子才是完整的生命哎;
没有后代老了怎么办哪?
你那么优秀不传宗接代多可惜呀(听着最舒坦的一条);应该承担延续后代的责任哎……
错不了的,多数人不是都在生吗(简单粗暴的想法)?还有一些朋友对我进行“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说教。他们说,本来也想不生,一不留神就怀上了,命中该有个孩子吧,而且生完也没后悔啊。他们的意思我明白:别瞻前顾后的,just do it(放胆做)。
我其实极其迷恋孩童的天真烂漫,迷恋淙淙溪水般的明眸和青嫩欲滴的懵懂。但是,我必须提醒自己:你要面临的选择是要不要带一个生命到这个世界上,陪伴其十八年甚或更久,而非要不要把一件不错的玩具带回家,霸占其最初几年的“好玩”。你看,箩筐里的第一条理由在我的真诚思考面前露出了自己可笑的本质。至于其他若干理由,恕不各个击破了,这部书稿,正是投向上述劝生理由的冷眼。
在朋友的诸多劝谕中,唯一一个击中我软肋的理由是:能陪伴一个新生命的成长将会多么美好。前几天还被一位网友的动人词句打动了一小下:我会欣赏大自然的精灵,从小到大,仔细欣赏,愿意买最贵的看台,满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