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世界名著 >

安娜.卡列宁娜(列夫.托尔斯泰)(1)

2012-11-01 
《安娜?卡列宁娜》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事件,严肃地讨论了当时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安娜.卡列宁娜(列夫.托尔斯泰) 去商家看看
安娜.卡列宁娜(列夫.托尔斯泰) 去商家看看

编辑推荐

《安娜?卡列宁娜》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事件,严肃地讨论了当时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情节围绕着两条平行而又紧密相联的线索展开:一条是女主人公安娜与青年军官弗龙斯基的爱情、婚姻和家庭故事;一条是托尔斯泰的自传性主人公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和基蒂的爱情婚姻生活。色调比较阴郁,人物的矛盾斗争激烈,心情紧张而惶恐,全书闪现出宿命的预感和死亡的阴影。作者常用内心独白等手法对人物复杂的心理过程作细微的刻画,细节描写更加引人入胜,叙述风格多彩多姿。

作者简介

作者:(俄国)列夫·托尔斯泰(Tolstoy.L.N.) 译者:智量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
第七部
第八部

序言

列夫·托尔斯泰(一八二八一一九一○)是十九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是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天地中最后一座也是最为高大的山峰。在对全世界文学有巨大影响的俄国文学中,他是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也最崇高的作家。他是人类文化史上少数的巨人之一。
在托尔斯泰全部作品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是三个里程碑,也是他的三部代表作。《安娜·卡列宁娜》在这三部代表作中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它是三部巨著中艺术上最为完整的一部,并且体现着托氏思想和艺术发展道路的过渡和转变,可以称之为代表作中的代表作。现在,我能把这部译本呈献在读者面前,感到非常快慰。当然也很愿意借这个机会向读者谈一谈我对这位伟大作家和这部伟大作品的粗浅的认识和感受。
托尔斯泰一八二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出生在一个贵族地主家庭,他的一生是充满激情、充满矛盾、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一生。他自幼热爱劳动,在与农民和自然接触中初步形成自己世界观中某些重要的基础,十八岁时他放弃大学学习,回家致力于改善农民生活,但因他身为地主,主观与客观上均困难重重。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他毅然投军,去高加索作战,企图深入生活,进一步了解人民。这时他开始写作,并一举成名。这时期在《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作品中,他提出了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问题。一八五七年他赴西欧考察,对西方文明中阶级压迫的一面深感厌恶,这种情绪表现在短篇小说《卢采恩》中。回国后他致力于在他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内为农民办学,想以此找到社会的出路,后来又为此再次出国考察。一八六一年农奴制改革时,他因为维护农民利益而遭到宪兵的搜查。在六十年代,当他三十五岁至四十岁之间,基于自己对人民在历史中的地位的思考,他写出不朽的《战争与和平》。我们面前这本深刻反映出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也反映出作家自身思想的矛盾与发展的《安娜·卡列宁娜》是七十年代中期写成的。他的世界观的彻底转变是在八十年代他写作《复活》的时期,这时,他毅然放弃贵族立场,成为俄国千百万宗法制农民的代言人,誓与政府和教会为敢。这一阶段中他除《复活》之外还写出了《伊凡·伊里奇之死》、《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等作品,强烈控诉黑暗社会,也表现出他在自己思想深处严肃的探索和深刻的矛盾。这时他的“托尔斯泰主义”如宗教教义般传遍各地,他已经是一位名扬全球的伟人,但他为贯彻自己的信念,坚持从事种地、制鞋、劈柴等体力劳动,而他却不得不生活在一个奢华的贵族地主家庭环境中。他的妻子为他准备素餐的花费,并不比给他吃肉食更省钱,他身着粗布长衫和草鞋坐在宽敞的餐厅中吃蔬菜和米粉团子,而身后侍立的却是穿燕尾服的仆人。他陷于一种难以自拔的苦恼中。这一时期心灵深处痛苦的追求,反映在《克莱采奏鸣曲》、《魔鬼》、《谢尔盖神父》等作品中。这时他的名声与影响日益增长,俄国一位反动文人当时曾说:“我们有两个沙皇,尼古拉二世和托尔斯泰。尼古拉二世对托尔斯泰束手无策,托尔斯泰则能够动摇尼古拉二世的宝座。”一九○一年当他七十三岁时,东正教教会开除了他的教籍,而这只是更加扩大了他的影响。一九○八年全俄国对他八十诞辰的庆祝活动成为俄国各派政治势力的一场斗争。而声名显赫的托尔斯泰仍在自己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和不断的探索。一九一○年十月二十八日,在经历长期剧烈的思想矛盾和家庭冲突后,托尔斯泰手执木杖,冒着漫天风雪走出家门,他要去寻求思想的出路和灵魂的安宁。然而他力不从心,数日之后,客死在一个小火车站上,终年八十二岁。这位复杂而又单纯、现实而又浪漫的伟大人物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