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我和郎朗30年(郎朗父亲亲笔记录陪伴郎朗学琴教育经验)(郎国任著)(2)

2012-11-01 
  《我和郎朗30年》讲述了郎朗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其奋斗中的坎坷经历。该书是郎朗的父亲郎国任先生用真情书写真相的作品。它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钢琴家背后闻所未闻的故事,首次完整地披露了郎朗从出生到30岁的成长历程。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我和郎朗30年(郎朗父亲亲笔记录陪伴郎朗学琴教育经验)(郎国任著) 去商家看看
我和郎朗30年(郎朗父亲亲笔记录陪伴郎朗学琴教育经验)(郎国任著) 去商家看看

我与这对父子也有着常人不能理解的情谊。我与郎朗亲如兄弟,与朗爸自然有着家人般的信任,相互间也经常直言不讳。朗爸给人的感觉总是比较张扬,待人接物精明。其实朗爸非常朴素而实在,为人极其善良、仗义,特重感情!30年来,他为郎朗背负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压力,实非仅仅“父亲”两个字所能承载。朗爸身上展现出来的远见卓识、对事物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和预见能力,远远超越了我们身边和他有着相似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的人。在郎朗生命中每一个重大历史拐点,他都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才让我们有幸看到了今天的郎朗。是他让这个世界拥有了一位伟大的钢琴家,让中国拥有了为之骄傲的钢琴巨星。谢谢朗爸,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举世无双的郎朗!
郎朗的30年也是朗爸的30年。朗爸用他的个性和智慧,为大家书写了一个特别的父亲形象,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真知灼见、含辛茹苦的父亲形象。朗爸的成功像郎朗的成功一样,是不可复制的。天下所有的父亲都应该和朗爸一样,深爱他们的孩子,至少那份深深的爱会像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每一个孩子走上他们该走的路。
希望大家喜欢朗爸的书,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个真实的朗爸。更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写作,朗爸也找到一个真正的自己。

我这辈子当过工人,当过文艺兵,当过警察,当的时间最长的是弹钢琴的孩子的父亲。这弹钢琴的孩子就是郎朗,我就是大家说的朗爸。每当我想起那些陪伴郎朗弹琴的日日夜夜,想起那些充满艰辛与喜悦的场景,以及那些在困境中热情帮助过我们的老师和朋友,我都万分感慨和激动。回首往事,仿佛那些人和那些事,在催促着我要给他们一个消息,无数喜爱郎朗的朋友也更想了解我们父子坎坷的成功经历。于是,我萌生了写作的冲动,完成了这本书。
我与郎朗这30年,我想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父亲领着孩子,日复一日,学习钢琴演奏,并陪伴他成为国际钢琴巨星的每一步。
我是千千万万学习钢琴的孩子家长的一员,我和他们一样,不能预知未来,我所能做的只是每时每刻的不懈努力。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我们父子相依相爱,共同面对,共同进取,共担风雨。30年里,艰辛每天发生,压力无刻不在。但我们还是走过来了。
当曙光升起,迎来了鲜花和掌声的时刻,我的泪水模糊了双眼。作为一个父亲,当努力和付出换来成功的时候,我释然了。因为只有我明白承受这些需要多大的勇气,成功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我们的经历也证明了,世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刻苦努力,才可以随便成功,没有人可以只靠运气实现理想。
在郎朗的成功过程中,我先是参与者和引导者,现在是见证者和合作者!
郎朗今天的成功,与郎朗母亲多年的付出和关爱是分不开的,她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各阶段老师辛勤的培养,热心的帮助,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基础,坚定的信念和朋友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做事先要做人,我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教育郎朗的。感恩是我们父子共同的心愿。
此书献给郎朗30岁生日!献给郎朗的母亲!献给喜爱郎朗的老师们,献给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们!献给那些正在为儿女努力和付出的父母们!
2012年8月15日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小厂子可高兴了,一下子进来了六个中学生。给我分配的是车工,每天的定额是车600个螺帽。上班第一件事,是先要车一大把刀具。600个螺帽啊,刀磨损得特别厉害。用砂轮磨,特别危险,有时候砂轮飞了,脑袋就开了。这情况可多了,因为人犯困哪,一迷瞪,就可能出事。有一次在磨刀的时候,我也挨了这么一下子,铁屑飞到眼皮上,拔都拔不下来。工作环境也很脏,穿的胶鞋都被油泡胀了。上班的时候,我戴着日本兵似的帽子,因为灰大呀。车间里所有的人脸上都是黑的,浑身上下都是黑油。还经常加班加点。每天必须完成任务。我从小就好胜,虽说当工人并不是我的理想,可还是憋着一股劲要比别人完成得更多。我自己给自己规定的是每天车1200个,因为大家都在比呀,互相赶超。技术员夸我说,瞧人家小郎那刀磨的,铁屑像雪花似的,磨得多快呀。为了提高效率,我发明了一种快速磨刀的方法,但是违反操作规程,非常危险,效率却很高。如果轮到早班,4点钟就得来厂,一来就开始磨刀。东北的冬天,那是嘎嘎冷啊,可我还得带着饭盒跑到厂里上班。
后来,我还是不想干车工了,真不想干了。这种感觉最强烈的时候,是有一次我正在干活,忽然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个老同学来了,他不是来看我,是看另外一个人。我一声也不敢吭,赶紧低头干活,生怕他认出来。我那时候头上戴着日本兵似的长耳朵帽子,戴着眼镜,捂着口罩。这样一来,他就是站在我面前也认不出来了。
我还是想干专业,拉二胡,成为专业艺术家。这是我从小梦寐以求的理想。所以,尽管在厂子里工作那么辛苦,我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拉二胡,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求师学艺。不管是什么样的处境,我始终坚信一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对音乐是那么热爱,会那么多种乐器,尤其是二胡,简直是着魔一般,再苦再累都不觉得苦。我不相信这辈子就不能干上我热爱的专业。
那时候我已经拜沈阳音乐学院果俊明老师为师。记得跟果老师学的第一支曲子是《新农村》。那个年代,老师收徒没有学费一说,也不兴送什么礼。我心里非常感激果老师,日子长了,处得像自己的家人一样。我经常带着铁锹帮老师种地,常常早上5点来钟就去帮他干活。我那时候是两班倒,早班4点钟必须起床去上班,下班后回来再练琴。中午在厂里吃饭休息的时候,也练琴。我工具箱里都是歌本、曲本。

相关阅读:

我希望有什么人在远方等我:台湾美女主播的

农村金融转型与创新:关于合作基金会的思考

如彗星划过夜空:近距离看美国之四(林达著)

金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辅导讲义(曹显兵著)

2013肖秀荣考研书系: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命题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