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诗传(孟斜阳著) | ![]() |
|
![]() |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诗传(孟斜阳著) | ![]() |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诗传》编辑推荐:聆听千年前的最强音,他一开口,整个大唐都为之沉默。
孟斜阳,居于长江三峡之畔,醉心于古典诗词之美,多年进行诗词文学创作和研究,已经出版诗词赏析研究专著多部,深受读者好评。花落花开,云卷云舒。愿在古典诗词的唯美世界领略传统文化的极致风光。
序:大唐天空下的酒神与诗仙
卷一:白衣飘飘的少年
一、白衣少年: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002
二、《听蜀僧濬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007
三、年少气盛《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012
四、人生就是一场漫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017
卷二:一路风流歌
五、《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024
六、风流李太白:楼中见我金陵子,何似阳台云雨人 030
七、李太白笔下的江南女子: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037
八、《少年行》: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043
九、《侠客行》: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048
卷三:攀龙入长安
十、天降“谪仙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058
十一、《梁甫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064
十二、长相思:美人如花隔云端 071
十三、欢欣的狂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076
十四、大唐盛世的形象代言人:一枝红艳露凝香 079
十五、《妾薄命》: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085
卷四:李白的月亮
十六、《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090
十七、长安城郊外的晚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094
十八、《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099
十九、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03
二十、《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07
卷五:伤花之怒放
二十一、《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 112
二十二、李白与杜甫:大唐天空的双子星座 119
二十三、自由与尊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125
二十四、《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30
二十五、温暖与怀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34
卷六:醉乡的沉溺
二十六、《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142
二十七、香醇的慰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150
二十八、无可消除: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55
卷七:乱世的悲欢
二十九、《战城南》: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164
三十、《远别离》: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168
三十一、幻梦的破碎: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172
三十二、盛唐悲歌: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76
卷八:末路的歌哭
三十三、《永王东巡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184
三十四、《独漉篇》: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188
三十五、《公无渡河》: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191
三十六、归去的路途: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95
三十七、客乡的风景: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00
卷九:捶碎黄鹤楼
三十八、《江夏赠韦南陵冰》: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 206
三十九、天地入我心: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211
四十、《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214
四十一、垂老的“唐?吉诃德”: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 219
卷十:最后的绝唱
四十二、《宣城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224
四十三、《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26
四十四、那些旅途中的邂逅: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230
四十五、《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234
参考书目 238
后记 239
大唐天空下的酒神与诗仙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余光中《寻李白》(节选)
提到唐诗,李白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在我印象里,李白一直是个很生猛、很犀利的强大存在。他很像一股浩荡的富有冲力的激流和狂飚,个性锋芒令人不可逼视。一靠近他,身心就会感到快要被大风卷起的感觉。唐诗之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国。他沉默时,诗国喧嚣而嘈杂;他一张开绣口,半个盛唐都在屏息聆听他的声音。
是的,读他的诗容易丧失自我,容易让李白的剽悍魂魄附体。但是,只要读起他的诗,那种酣畅淋漓的、如同被烈酒醺透的感觉,又是那么有快感、那样热辣生猛,好似吃麻辣火锅出透了一身淋漓大汗。他的诗酒精浓度是很高的,是诗中的白兰地和伏特加,容易醉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太白的自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太白的疏狂。一旦实现理想的机遇降临,这位太白先生便意气风发,不可一世。“车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横刀立马的英雄少年跃然纸上,这是太白所神往的马革裹尸、沙场建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太白一生豪气如虹,即使忧愁满腹时,笔下也能感觉到豪气干云。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这就是太白眼中的大唐江山。大自然山水的恢宏景状写得淋漓尽致。只有李白才会如此雄奇浪漫的想象,一如奔放恣意的滔滔江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眼中,这黄河之水自天而来,奔腾不息,流淌的是他的天才与豪情。李白的精神世界十分强悍,充满了向往自由的青春激情。
大鹏鸟是李太白诗中的一个经典意象,也是太白自我人格的主观投射,是个体生命自由意志与力量的象征。庄子《逍遥遊》中有:“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在李白那里,大鹏之歌则变成一种青春的摇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李白仍在绝唱《临路歌》中以大鹏自许:“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诗中“大鹏飞兮振八裔”的“八裔”就是八方。这是在歌唱他当年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鸟,直冲九霄,其声势震动了四面八方。
李白的一生是诗意盎然的一生,也是在云端凌空高蹈的一生;像一只高飞远举的大鹏,也像一匹云中漫步、独来独往的天马。当然,也有点像一位跨马提剑、大战风车的唐?吉诃德,开头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喜剧,最后却演出了“中天摧兮力不济”的悲剧意味。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就赞他为“谪仙人”。杜甫更有诗赞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诗笔是飘逸的、奔放不羁的。这源自诗人瑰丽、神奇、飞扬的想象力,气势如排山倒海而来,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听觉震撼力。读李白的诗有时常常让我想起读庄子、读尼采的感觉,有一种高纬度阳光下的眩晕感,有一种因激动、振奋而醺醺然或酒神狂欢般的极乐与颤栗感。甚至,有时会联想到贝多芬的《命运》和《欢乐颂》。
其实李白诗里还有非常莫扎特或柴科夫斯基的另一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我们很小时候就读过、背过的诗。李白此时是个内心无比柔软的孤独游子。乡愁是一种清寒而孤独的银白色,是轻覆着霜露、通向远方的小路,是一路照着游子落寞孤影的月光。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亮代表了李白精神世界的纯粹与孤独,象征了李白内心深处的安顿与宁静,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永恒乡愁,体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孤独感。这种孤独对于天生敏感的李白来说,格外深刻而广阔。在月夜里读这种诗,就会有听《小夜曲》的轻音乐感觉,心头弥漫着一种如歌的慢板。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双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天才的寂寞与孤独。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在这迷人的晚上,“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对花独饮,邀月共舞,这是一个孤独而浪漫的长安城郊外的晚上。
在李白眼里,月色是可以赊买的:“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且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而当情思激奋时,太白便“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酒喝到酣畅处,便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连庐山瀑布在月光下是如此空蒙美丽,似梦似幻:“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唐朝的风与月因为李白而分外迷人。可以说,自李白横空出世,唐诗才进入一个瑰丽纷繁,大气磅礴的境界。大概再没有一个诗人能像李白那样周身都浸满了月色,以至于人们愿意相信他的生命最终也是和明月融为一体。以至于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月亮意象,在李白去世之时已不同于他出生之时了。
李白《独漉篇》中有“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这四句,简直妙不可言。罗帏轻轻舒卷,好似有人在无声地开合。是微风进来了吗?不是,是皎洁的月光进来了。这明月如凌波微步的美人,来时纤尘不动,静敛无声。而李太白和她似是故人,重逢时竟心存默契。她轻盈纯净,一尘不染;而他也了无挂碍,心有灵犀。原来明月即是吾心,吾心即是明月。
看见明月,太白便如看到肝胆皆似冰雪的自己。这位遗世独立的心灵高蹈者,与高天之上的明月共舞,周遭是一派琉璃世界的纯粹与光明。对于这个世界,他和明月一样天真如活泼的童子,没有机心、没有猜疑,相看两不厌,天心如月圆。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这便是李白无尘的禅意诗心。仿佛一朵脱去世间尘埃的青莲,一轮皎洁光满的天际圆月。是的,明月直入,无心可猜。一个澄澈明亮的灵魂穿越文字和我们相遇。我们不妨手握太白诗笺,独对青山明月,笑看水流花开。
西谚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李白对于中国人而言,也是如此。关于李白的形象,我以为还是魏颢的描述最为传神到位。这位仁兄是李白的铁杆粉丝,年轻时为了追星,曾经跑了三千多里路去找李白。他说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藉。”翻译过来就是说:李白的两颗眼珠子炯炯有光,大得像饿虎的眼睛似的。这形象岂非一个生气淋漓的猛男?但他的穿着就有点出尘的味道了,有时戴着高高的云冠,身上的佩饰长到曳地。这形象岂非一位高蹈远举、俯视红尘的仙子?这就是李白。
其实,李白本人也崇拜过偶像。他曾经有过很多的人生榜样和偶像,甚至热烈地崇拜过他们,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就像今天的年轻人对比尔?盖茨、乔布斯,对科比、乔丹的崇拜。
李白崇拜的第一偶像是风流儒雅、谈笑间便破敌建功的东晋名士谢安。“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东山”即是谢安,字安石,号东山,是具有名士风度的宰相,也是淝水之战的总指挥。据说捷报传来时,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他看完捷报后,便随手放于床上,弈棋如故。客人急切询问战况,谢安才缓缓答道:“小儿辈遂已破贼。”谢安虽素来沉稳镇静,也还是无法按捺内心的狂喜,在回屋过门槛时,竟“不觉屐齿之折”。这是著名典故“折屐齿”的来历。这场以东晋八万军队打败前秦五十万军队(号称百万)的辉煌战例,让东晋宰相兼名士谢安的才智与风度永垂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