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企管 >

冰鉴(图文珍藏版)(1)

2012-10-23 
  《冰鉴(图文珍藏版)》中所讲到的用人的学问,是人生成功术中重要的的一门,如今已经在人力资源课堂上发挥作用,同时也要提醒大家注意,《冰鉴(图文珍藏版)》有不少迷信色彩,必须仔细区分精华与糟粕,不要被错误的东西迷惑、毒害。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冰鉴(图文珍藏版) 去商家看看
冰鉴(图文珍藏版) 去商家看看

冰鉴(图文珍藏版) [平装]

编辑推荐

《冰鉴(图文珍藏版)》中所讲到的用人的学问,是人生成功术中重要的的一门,如今已经在人力资源课堂上发挥作用,同时也要提醒大家注意,《冰鉴(图文珍藏版)》有不少迷信色彩,必须仔细区分精华与糟粕,不要被错误的东西迷惑、毒害。

媒体推荐

近人乃有以古相书《冰鉴》,傅以文正名,号为遗著,不知此书道光问吴荷屋已为锓版。
——黄溶(1937年)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南怀瑾《论语别裁》
凡有重要人事安排,他(蒋介石)必先招榜上有名者,观察其相貌气色,然后再做选用与否的决定。其相人之法得自曾国藩学说之处甚多。曾国藩著有《冰鉴》一书,是谈气观相的一代宗师。据说蒋纬国在担任三军大学校长期间,《冰鉴》一书曾被指定为学生重要参考书籍。
——《蒋氏王朝兴衰史》

作者简介

常峰瑞,本名常征,重庆梁平人。二十余岁,用两个月时间,独自骑车到北京,千里走单骑,行程两千四百公里。三十余岁,用六个月时间,独自开车走全国,万里看山河,行程五万二干公里。去过曾国藩家乡四次。
已经出版的图书有:
《冰鉴》,1998年3月青海人民出版社
《领导者必备:曾国藩识才秘诀全书》,1999年2月中国物资出版社
《曾国藩家书全编》,2000年10月中国华侨出版社
《曾国藩成就大事十三套学问》(全十六册),2001年2月中国华侨出版社
《冰鉴全录》(上下),2003年10月中国长安出版社初版,2011年1月中国商业出版社再版
《激情创业:如伺从一无所有到白手创业》,2005年10月中央编译出版社
《曾国藩成就大事十八讲》,2007年10月当代世界出版社
《曾国藩家书精选》,2008年6月中央编译出版社
《冰鉴正解》,2008年7月中央编译出版社
《大秦帝国开国谋略详解》,2010年1月中央编译出版社
《曾国藩相人术》,2012年7月中央编译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神骨
第二章刚柔
第三章容貌
第四章情态
第五章须眉
第六章声音
第七章气色

序言

当我第一次看到《冰鉴》的古刻本时,颇有些激动。这个本子刻印于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仲春,纯毛笔字书写,古意盎然。细数下来,古本《冰鉴》分七篇、二千四百一十六字。更为难得的是,刻本末尾明确写道,“冰鉴七篇,不著撰人姓名”,证明此书作者与曾国藩无关。当时曾国藩才十七周岁(生于公元1811年冬十月),正在湖南乡间读书,很难写成《冰鉴》这种需要丰富实践经验的书籍。《曾国藩全集》三十册两万两千四百余页,也没有一个字提到《冰鉴》。现在看来,说《冰鉴》是曾国藩写的,大概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跟他善于相人有关。
他总结出一些著名的相人口诀,诸如“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细参相人之法,神完气足,眉耸鼻正,足重腰长,处处相称,此四语者,贵相也,贤才相也。若四句相反,则不足取也”等等。还有丰富的相人实践,诸如一见江忠源,就说他“当立名天下,然终以节烈死”;一见刘铭传,就说他是个将才,功名不在自己和李鸿章之下。正因为此,同时代的人对他的相人技巧给予了高度评价。连《清史稿》都说:“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第二个原因是后人的误传。
误传始于何时,暂时还没有答案。目前可以确知的是,早在抗日战争前夕,就有人撰文指出:“《冰鉴》托名曾国藩著……文正衡人,颇有特长,然间亦有以臆测者,不尽吻合。近人乃有以古相书《冰鉴》,傅以文正名,号为遗著,不知此书道光间吴荷屋已为锓板。” (此文发表于公元1934~1937年之间)“道光间吴荷屋”,就是道光九年刻本《冰鉴》末尾提到的吴荣光,字伯荣,号荷屋,广东南海人,嘉庆进士,累官至湖南巡抚、署湖广总督,家里藏书非常丰富。
《蒋氏王朝兴衰史》一书说:“凡有重要人事安排,他(蒋介石)必先招榜上有名者,观察其相貌气色,然后再做选用与否的决定。其相人之法得自曾国藩学说之处甚多。曾国藩著有《冰鉴》一书,是谈气观相的一代宗师。据说蒋纬国在担任三军大学校长期间,《冰鉴》一书曾被指定为学生重要参考书籍。”
1960年代,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一书中说:“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由此推断,把《冰鉴》误作曾国藩写的,似乎跟蒋介石、尤其是他身边的人大有关系,最后以讹传讹,至于今日。
“冰鉴”的意思是,以冰为镜,明察秋毫。在考辨人才方面,《冰鉴》确实有其独特的实用价值,诚如吴荣光所说到的,“固切于用,非同泛书”,不宜简单地与市井相人术相提并论。
细细说来,《冰鉴》七篇二十四节,以下七节颇有实用价值,有助于识别人心、甄选人才:
第一篇第一讲,中心内容是十六字:“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目。”大凡知道《冰鉴》一书的人,似乎都知道这十六个字,俨然成为《冰鉴》的标题词。
第一篇第二讲,有价值的内容在于: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可以从眼神的动静状态当中去捕捉一个人的品性邪正。
第一篇第三讲,识别小心与大胆两种人才的方法: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
第二篇第七讲,提出了与市井相术完全不同的一种识才依据:内奸者,功名可期;纯奸能豁达者,其人终成。这种人才观有非常显著的唯物论倾向。
第四篇情态篇,是全书最具实用性的一篇,浅显易懂,全无迷信色彩。第十二讲,核心价值在两句话: “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第十三讲,“弱而不媚,狂而不哗,疏懒而真诚,周旋而健举,皆能成器”,指出四种恒态都是人才。第十四讲,“妇人之仁,不足以谈心”,通过时态观人,项羽、袁绍都败在“妇人之仁”。
除了上述优点,《冰鉴》也有不少迷信色彩。
第三篇容貌,“舌脱无官”,口吃者不能当官,显然不合实情。韩非子、司马相如是口吃。刘邦的耿直大臣周昌,降刘禅、灭蜀汉的邓艾,也是口吃。曾国藩的部将林源恩,因为口吃,不能言,地方又不肯救,最后冤死敌手。曾国藩为他叫屈,专门写了一篇碑文纪念他。
“鹰箪动便食人”,说鹰钩鼻的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也不符合实情。《史记》说秦始皇就是鹰钩鼻,但他没有滥杀任何功臣、大臣;活埋四百六十名书生,直接起因是术士用长生不老药骗他;修长城死了很多人,这个说法源自《汉书》,是大臣为了劝谏汉武帝而故意夸大其辞,说为了修筑长城、道路死者相望(现在看来,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动用了三十六万人,完整新筑的长城大概有一千八百公里,其余长城是在秦、赵、燕三国原先筑成的旧长城之上,做了一些连接和修缮工作,详见拙著《大秦帝国开国谋略新解》,中央编译出版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