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升级版)(丹.艾瑞里) | ![]() |
|
![]() |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升级版)(丹.艾瑞里) | ![]() |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升级版)》编辑推荐: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常常偏离理性,远非你想象的那样完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尔洛夫、《黑天鹅》作者塔勒布、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联袂推荐。长踞《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亚马逊网站畅销书排行榜。
我们是如何看待金钱的?是什么让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对经济看走了眼?是什么让人们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去借贷?非理性是如何驱使我们作出决策的?我们如何才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
传统经济学认为,我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所作出的一切决策都是明智和最优的。然而现实中,我们的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却远非传统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完美。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升级版)》是《怪诞行为学》的升级版。书中,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的研究中,用实验的方法彻底颠覆了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观点,告诉我们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形力量;非理性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
在增订部分中,针对非理性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公共政策,并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作者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可预测的非理性”提高日常生活的幸福指数,制定出摆脱当前经济危机的最佳政策。
学会驾驭非理性,才是理性的开始!
解释非理性行为
梁小民
那是30多年前,我在东北林区工作。有一天,当地商店的经理来找我说:“咱们店里的白糖卖不出去,眼看快到夏天了,再卖不出去就变质了。你是学经济的,能不能给我想个办法?”我知道,虽然当年物质短缺“要嘛没嘛”,但林业局用木材换了不少白糖,然而当地人吃糖不多,糖并不紧缺。我想了想,告诉他,你在商店门口贴个告示,写上“本店新进白糖一批,每户限购两斤,凭本购买,欲购从速,过期不候”。告示贴上后不久白糖就卖完了,甚至还有人求这位商店经理多批几斤。
读完《怪诞行为学》我才知道,其实我是进行了一个行为经济学的实验。在不缺白糖的情况下,夏天前买白糖并不理性。但在物质短缺的环境下,人们总喜欢储备物品(当时我管家,各种短缺的物品,如白糖、肥皂、洗衣粉等都有为数不少的储备)。讲自由购买,人们会觉得供给多,不购买;讲凭本限购,人们就会觉得供给有限,即使不需要也要买。何况凭本购买是一种权利,放弃这种权利是一种损失。把滞销的东西作为限量购买的东西,人们就会有这种非理性的购买行为。本书也提到了类似的事例。
经济学总是假设人是理性的,会自觉不自觉地按成本—收益原则来行事。绝大多数情况下也的确如此。但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用理性经济学原理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一个青年人原本希望三年内年薪能达到10万元,结果三年内年薪达到了30万,而当他知道他的同学年薪为31万时,为什么又对自己的年薪不满意了?一种无人过问的黑珍珠为什么与其他价格高昂的珠宝放在一起时,身价高出数十倍?人们为什么愿意接受对自己毫无用处的赠品,甚至为此花很大力气去疯抢或者排队?为什么人们对义务干活帮助他人感到很高兴,而干活挣钱反而不高兴?为什么性兴奋时会选择一些极危险的行为?为什么我们总是“言而无信”,做不到许多该做或承诺要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会高估自己?为什么面临多种选择时,我们反而会迷失主要目标?相同的阿司匹林,为什么50美分的管用,5美分的就不管用?诸如此类。
行为经济学正是要解释这些问题的。行为经济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的行为,是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它对人类各种行为的解释比传统经济学更微妙、更复杂,也更现实。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原理解释不了上述各种奇怪的现象,但行为经济学却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行为经济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因此又被称为“实验经济学”,对这门学科作出贡献的马修·拉宾获得了2001年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的克拉克奖,而对这门学科作出开拓性贡献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和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已超过40岁以下者可获得克拉克奖的年龄限制)。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他们的评价是“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地结合,从而解释了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决策”,“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市场机制的选择性方面”。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非理性现象,尤其在不确定的转型时期,这种现象更多。如股市的暴涨和暴跌,深圳房市的暴涨和暴跌,自杀人数的增多等。因此,行为经济学对转型中的中国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更多的现实意义。但是,要让普通人去读卡尼曼和史密斯的原著和论文,还是太难了,甚至连中国学者写的介绍行为经济学的著作(例如,董志勇编著的《行为经济学》),也难以读下去。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松读完本书。
本书书名的英文原文是“Predictably Irrational: The 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直译出来是“可预期的非理性:形成我们决策的背后力量”,能更确切地反映出这本书的内容,当然改译之后也不失原意,且更能吸引眼球。这本书用实验的方法解释了各种我们司空见惯而又不能解释的现象。它并不是一本介绍行为经济学的纯理论或学术著作,它从我们常见的一些现象入手来介绍行为经济学的基础内容与方法,读起来妙趣横生。读完之后,你会觉得自己对人类行为的理解进入了一个认知的新领域。它兼备了畅销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译文也颇为准确、流畅。
许多人都喜欢在机场买一本闲书看。当然,你可以选择《驻京办主任》之类的反腐小说,也可以选择《鬼吹灯》之类的盗墓小说,还可以选择《暗算》之类的反特小说。现在,我要建议你选择一本《怪诞行为学》这样的经济学普及作品,你一定会收获更大,而且这本书读起来比那些书更有趣。
本书不是一本介绍行为经济学的纯理论著作,而是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用实验的方法解释了各种我们司空见惯而又不能解释的现象。读起来妙趣横生,兼具畅销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梁小民 著名经济学家
这将是未来几年里最有影响力、最具争议的一本书。新颖的观点和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丹尼尔?麦克法登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一本极具原创性的书。它找到了人们经常犯下愚蠢以及不可挽回的错误的根本原因。丹?艾瑞里不仅仅写了一本好书,他还让我们变得更明智。
——乔治?阿克洛夫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本必读书呈现了关于人类行为研究的新鲜观点。它透彻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是不能完成预期目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它更可以让那些对人类行为和经济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感兴趣的人大开眼界。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黑天鹅》作者
行为经济学家把新颖、精妙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引入公共政策领域。为什么很多人正冒着巨大的风险却浑然不觉?行为经济学家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听起来不无道理。
——格林斯潘 美联储前主席
丹?艾瑞里是人类行为研究的天才,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能在这方面与之相媲美。他揭露并阐释了隐藏在人类非理性行为背后的力量。本书赋予你看待世界和生活的新视角,让你生活得更加幸福。
——詹姆斯?索罗斯基 《群众的智慧》作者
作者:(美国)丹?艾瑞里(Dan Ariely) 译者:赵德亮 夏蓓洁
丹?艾瑞里(Dan Ariely),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获得心理学博士及商学博士学位。他的文章曾发表在许多重要的学术期刊以及大众媒体上,包括《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科学人》杂志和《科学》期刊等。著作有《怪诞行为学》和《怪诞行为学2》。
专家推荐序 梁小民
作者序
引言 飞来横祸让我与行为经济学结下不解之缘
第一章 相对论的真相:为什么我们喜欢比较和攀比?
我们生活中的价格“诱饵” 9
巴黎和罗马,你选择去哪里度蜜月? 9
3个人中,你想跟哪一个约会? 13
富人嫉妒比自己更富有的人 18
打破相对论的怪圈 22
第二章 供求关系的失衡:为什么珍珠无价? 27
黑珍珠如何从无人问津变为稀世珍宝? 29
“幼鹅效应”与“锚定” 31
“羊群效应”与星巴克咖啡 42
“任意的一致”与消费习惯 45
自由市场与宏观调控 52
第三章 免费的代价:为什么赠品反而让我们花费更多? 55
“零”的历史与传奇 57
免费的诱惑不可抵挡 58
我们为什么疯抢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62
买书免运费与免费换机油 64
政府可以尝试推出免费的政策 70
是什么导致结果大相径庭? 72
第四章 社会规范的价值:为什么钱不是激励员工最有效的方法?75
你需要为了晚餐付费给你的岳母吗? 77
社会规范Vs. 市场规范 78
不要向你的约会伴侣提钱 85
罚款对杜绝迟到有效吗? 86
极易被打破的微妙平衡 87
涨工资可以解决“血汗工厂”的痼疾吗? 89
金钱买不来优质的教育 95
“火人节”:纯社会规范的回归 96
第五章 性兴奋的代价:为什么世界上没有“完人”?
两个“我”:杰基尔博士与海德先生 101
“你只需说不” Vs.“没问题” 111
预防青少年发生驾驶事故的干预措施 112
了解情绪的两面性——冷静与激情 114
性兴奋实验的问题清单 116
第六章 拖沓的恶习与自我控制:为什么我们信誓旦旦的事情却总是做不到? 119
过度消费是明智之举吗? 121
设定自我控制的底线 123
第七章 所有权的个性:为什么我们会依恋自己拥有的一切? 139
为什么卖主的估价总比买主高? 141
人类本性中的三大非理性怪癖 147
宜家效应与虚拟所有权 149
如何治疗所有权依恋症? 150
第八章 多种选择的困境:为什么我们希望所有的门都开着? 156
留有余地的“傻瓜游戏” 157
新欢与旧爱,应该选择哪一个? 158
让每个人都疲于奔命的“三扇门” 160
果断地关上该关的门 166
饿死在谷堆间的驴子 169
第九章 预期的效应:为什么我们可以心想事成? 173
添加香醋的百威啤酒 177
特质咖啡味道如何? 180
赝品也可以卖出名画的价钱 181
美食不如美器,预期改变品位 184
你更喜欢百事可乐还是可口可乐? 187
偏见与第三方 190
第十章 价格的魔力:为什么我们喜欢买贵的东西? 195
神奇的安慰疗法 197
价格越贵的药越有效吗? 204
安慰疗法的去与留 212
应该让烧伤病人穿紧身衣吗? 216
第十一章 人性的弱点:为什么我们不诚实? 221
考试中你会作弊吗? 223
政府法令能杜绝不诚实吗? 229
道德准则和就职誓言的力量 233
各行各业中的“灰色地带” 236
谁是世界上最诚实的国家? 239
第十二章 企业的特权:为什么现金可以阻止我们作弊? 245
可乐不见了,现金还在 247
非现金引发的作弊现象 249
城市与不诚实的临界点 253
最终解释权也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吗? 257
现金时代的终结与舞弊行为的泛滥 259
第十三章 可预测的非理性:为什么我们要研究行为经济学? 261
个人需求与群体属性的矛盾 263
“免费午餐”是可以实现的 269
附录1: 关于正文各章的补充说明及趣闻轶事 277
附录2: 用行为经济学解读美国的次贷危机 295
致谢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