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教材 >

管理统计学(第2版)(李金林著)(2)

2012-10-15 
  本书以管理经济理论为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描述性统计方法和数理统计中关于均值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如正态检验、t检验、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符号检验和游程检验等.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管理统计学(第2版)(李金林著) 去商家看看
管理统计学(第2版)(李金林著) 去商家看看


第11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11.1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11.1.1 变量相关的概念
11.1.2 相关系数
11.1.3 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11.1.4 决定系数
11.2 一元线性回归
11.2.1 一元线性回归的概念
11.2.2 参数β0和β1的最小二乘估计
11.2.3 残差分析
11.2.4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总体显著性检验)
11.2.5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11.2.6 预测标准误差
11.2.? 回归方程在估计和预测中的应用
11.2.8 相关系数、决定系数和预测标准误差三者的关系
11.3 多元线性回归
11.3.1 多元线性回归的概念和方法
11.3.2 对多元回归模型的评估
11.4 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回归
软件应用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习题
案例研究

第12章 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12.1 时间序列分析概述
12.1.1 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12.1.2 时间序列的组成因素与模型
12.2 时间序列平滑与预测
12.2.1 移动平均法
12.2.2 指数平滑法
12.3 有趋势序列的最小二乘法预测模型
12.3.1 线性趋势模型
12.3.2 二次曲线趋势模型
12.3.3 指数趋势模型
12.3.4 使用第一、第二、百分数差异法选择模型
12.4 有趋势序列的自回归预测模型
12.5 季节因素分析
12.5.1 季节因素分析的目的
12.5.2 季节因素分析的方法
12.5.3 季节因素的调整
12.6 循环因子分析
12.6.1 循环波动及其分析目的
12.6.2 循环波动的分析方法
软件应用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习题
案例研究

第13章 指数
13.1 指数的概念和分类
13.1.1 指数的概念
13.1.2 指数的分类
13.2 个体指数
13.3 综合指数
13.3.1 不加权综合指数
13.3.2 加权综合指数: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
13.4 平均指数
13.4.1 加权算术平均法编制数量指标指数
13.4.2 加权调和平均法编制质量指标指数
13.5 指数体系
13.5.1 指数体系概念和应用
13.5.2 指数体系的因素分析
13.6 常用价格指数
13.6.1 消费价格指数
13.6.2 零售价格指数
13.6.3 股票价格指数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习题
案例研究

第14章 聚类分析
14.1 聚类分析概述
14.2 距离和相似系数
14.2.1 变量测量尺度的类型
14.2.2 样品间亲疏程度的测度
14.3 类间距离计算方法
14.3.1 最短距离连接法
14.3.2 最长距离连接法
14.3.3 类间平均距离连接法
14.3.4 类内平均距离连接法
14.3.5 重心聚类法
14.3.6 离差平方和法
14.3.7 中位数法
14.4 层次聚类分析法
14.4.1 层次聚类分析概述
14.4.2 层次聚类分析具体步骤
14.4.3 用spss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基本操作步骤和输出结果分析
14.4.4 spss层次聚类分析操作的其他常用选项
14.5 快速聚类分析
14.5.1 快速聚类分析概述
14.5.2 快速聚类分析具体分析步骤
14.5.3 spss快速聚类分析基本操作步骤和输出结果分析
14.5.4 spss快速聚类分析操作的其他常用选项
14.6 聚类分析的实例分析
14.6.1 背景介绍
14.6.2 操作步骤及结果解析
14.6.3 聚类分析的注意事项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习题
案例研究

第15章 因子分析
15.1 基本概念
15.1.1 因子分析概述
15.1.2 因子分析模型
15.2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15.2.1 判断原始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15.2.2 提取公因子和确定公因子数目
15.2.3 公因子的命名解释
15.2.4 计算因子得分
15.3 spss实现因子分析的操作步骤
15.4 因子分析的实例分析
15.4.1 背景介绍
15.4.2 操作步骤及结果解析
15.4.3 实例分析小结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习题
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常用统计表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明确所需数据的获取渠道之后,再来看一下数据的收集过程。
1)明确收集目的,确定收集方向
一般来说,收集调研数据的用途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一类是探测性调研,即收集初步的数据,用以揭示一些现象,其通常是在对研究对象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要回答“有没有”、“是不是”等问题时进行的研究。例如:夏士莲绿茶洗发水受消费者青睐吗?彩屏手机和立体声铃声能不能受到顾客的欢迎?从相关领域研究机构的公开数据库、他人的定性研究结果及对顾客进行抽样调查这三方面收集到的数据,较适合于以探测性为目的的调研。
另一类是描述性调研,也就是作定量描述,通常是在对研究对象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要回答“怎么样”、“是什么”等问题时进行的研究。例如:某家电商场在周日的顾客流量是多少?多少人购买了该商场的产品?大部分的统计调查所收集的数据,都适用于以描述性为目的的调研。
还有一类是因果性调研,即测试因果关系,通常是在对研究对象有相当程度了解的情况下,要回答“为什么”、“相互关系如何”等问题时进行的研究。例如:假如在SARS期间将某一款产品降价10%,会不会有大量消费者购买?消费者的数量能增加多少?对于这种以因果性为目的的调研,利用观察和实验法来收集所需数据最适合。
2)制订数据收集计划
计划的制订要贴近现实情况,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计划的制订还要十分科学,充分考虑到数据误差问题,流程设计合理,并尽可能将冗余和虚假的信息对正确分析过程的干扰度降至最低。一般来讲,一份完整的数据收集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明确所需数据的来源,即是通过直接渠道还是间接渠道获得数据,同时要考虑这些渠道的可信度、安全性等问题。在选择数据来源时,除了参考之前所说的那些渠道,作为一个商业企业而言,通过人际关系来收集数据往往也很关键。
对于很多企业,由于所需信息量可能很大,因此往往不可能对所有的目标数据源进行收集调查,因此需要按一定的比例从中抽取相当数量并有典型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研究,也就是说要做好抽样计划,其中必须强调对数据抽样误差的控制。

相关阅读:

冯唐诗百首(作者冯唐)

中公版.201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

听懂宝宝:搞定小婴儿的75个绝招(作者杨巍)

天降小宝:0~5岁孩子这么带!(作者刘艳春)

漫话实用家庭经营策略 [平装]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