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消解性别(朱迪斯.巴特勒) | ![]() |
|
![]() |
消解性别(朱迪斯.巴特勒) | ![]() |
《消解性别》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作者:(美国)朱迪斯·巴特勒 译者:郭劼
朱迪斯·巴特勒,1956年出生于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与比较文学系教授。巴特勒是当代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之一,在女性主义批评、性别研究、当代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等学术领域成就卓著,主要著作有《性别麻烦》、《事关紧要的身体》、《消解性别》、《欲望的主体》等。
郭吉力,北京大学英语系文学硕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教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语言文学文化系比较文学专业。研究兴趣包括性别理论、妇女研究、电影理论及明清文学。
前言:协同表演
1.在自己身边:性自主权的限度
2.性别制约
3.给人以公正:性别再分配及变性寓言
4.对性别的反诊断
5.亲缘关系总是以异性恋关系为基础的吗?
6.渴望承认
7.乱伦禁忌的窘境
8.身体的告白
9.性别差异的结束?
10.社会转化问题
11.哲学的“他者”能否发言?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这套译丛所涉及的领域是性与性别研究,所选作者的基本理论倾向是社会建构论。从1960年代开始,在性与性别研究领域展开了一场生理决定论(本质主义)与社会建构论的论争,至今已经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中,生理决定论渐渐失去了影响力,社会建构论占了上风。而本译丛的作者巴特勒等人正是这场论争当中的主要人物。
从1960年代起出现的性别新概念认为:将某些行为归属于男性或女性只是一种社会习惯(就像在英文中将船称为“她”,而其他文化中却不会如此)。社会建构论最初的观点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许多差异都不是源于一个基因,而是许多基因的相互作用。性别是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个人生而为男为女,并没有天生的性别认同,他们是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性别认同的,在经过社会的建构之后才成长为男人和女人。虽然生理性别是天生的,但是社会性别既非内在的,也非固定的,而是与社会交互影响的产物。它会随着时间和文化的不同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