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现代设备管理、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十一五”规划教材) | ![]() |
|
![]() |
现代设备管理、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十一五”规划教材) | ![]() |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制造技术的迅速进步,对制造操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的制造业需要既有一定技术知识素质又能熟练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使职业教育满足这种变化和要求,其中教材建设成为改革职业教育的重要和先导性的内容。
为适应当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要求,配合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和教材改革,我们组织专家、示范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及相关行业的工程师,共同策划编写了一套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精神的高质量、实用型教材。
该系列教材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教材的特点,力求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为核心,对基础理论和知识强调“够用和实用”,同时注意吸取其他教材的优点,总结各学校教学经验,并且注意适当融入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
该系列教材在编写中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采取了“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模式和“知识与能力结构”模式的编写格式,紧跟高职高专教材的发展步伐,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2~3年的时间内,通过学习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技术技能和必要的基本知识。
该系列教材主要针对机械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和CAD/CAM专业,涵盖了全部的的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第一批共20本将于2010年出版。
本书是其中的一本《现代设备管理、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
本书主要按照现代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同时参照相关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本着“重基础、宽口径;机电结合、以机为主;管理、诊断、维修并重”的思路和实用、够用、好用的原则,以典型机电设备为载体,打破传统学科体系,重构课程内容,同时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重新设计本领域的学习情景,将全书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篇(共9章)及附录。
插图:
1.1.1 设备及其分类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它是企业固定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人类若要进行生产活动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因素:人的因素(劳动力)和物的因素(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人们为生产物质财富而以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资;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劳动者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一切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
我们又把劳动资料中的机器、厂房、建筑物、汽车、船舶等称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并不意味着它所指的对象必须固定在某个位置上不能移动,而是指它能反复参加多次生产过程,并能保持其实物形态和原有功能,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逐渐消耗并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而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其实物形态经过一次生产过程就消费掉了,它的价值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的,所以不能称为固定资产。
上述固定资产的特点,虽然可以作为划分固定资产的依据,但是对于某些具体物品来说,往往不容易划分清楚。为此我国财政部在其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中规定,一般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的劳动资料才能列为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一定限额以上(不同类型企业分别有各自价值标准)。在限额以下的劳动资料,如工具、器具,由于品种复杂,消耗较快,只能作为低值易耗品;有些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单位价值虽然低于上述标准,也应列为固定资产(如被服厂的缝纫机)。对于使用年限较短,容易损坏,更换频繁的物品,以及为生产购置的专用工具、卡具、模具、玻璃器皿等,虽然符合固定资产条件,也可列为低值易耗品。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指的“设备”有其明确和具体的含义,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用以直接开采自然财富或把自然财富加工成为社会必需品的劳动资料,例如车床能切削产品、零件,应该属于设备,而安装车床的厂房、建筑物仅是生产活动的场所,不直接加工零件就不能算作设备;二是符合前面所说的固定资产应具备的两个条件。所以我们所讨论的“设备”是指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直接将投入的劳动对象加以处理,使之转化为预期产品的机器和设施,以及维持这些机器和设施正常运行的附属装置,即生产工艺设备和辅助设备(包括供试验、研究、管理用的机器和设施)。设备属于固定资产的范畴。
相关阅读: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