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陶涵经典作品:蒋经国传(最新全译插图本) | ![]() |
|
![]() |
陶涵经典作品:蒋经国传(最新全译插图本) | ![]() |
《蒋经国传(最新全译插图本)》编辑推荐:蒋经国之后,台湾历经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三代领导,然而每次民调显示,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最大的领导人,都是蒋经国。这位集中国宫廷、俄罗斯共产主义、美国民主价值、台湾本土经验四种文化于一身的谜样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和经历?
蒋经国和邓小平是莫斯科的同学,隔着海峡,一个推行改革开放,一个力促“十大建设”,一个成为“亚洲四小龙”,一个建立现代化强国,是偶然还是巧合?为什么他自章亚若死后,终其一生不见儿子章孝严、章孝慈一眼?为什么两位私生子却成了蒋家第三代中最优秀的继承人?为什么蒋家第四代成了悬崖边的贵族,为什么他们天生逆反政治?
蒋经国传 陶涵作品 强力出击!
他能突破家世、出身、教育、历练乃至意识形态的局限,务实对应变局,进而开创新局,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身影,不仅不曾褪色,反而历久弥新。
——马英九 曾担任蒋经国英文秘书
蒋经国已死了多年,但从各种民调显示,蒋经国仍高居政治人物声望的第一名,这位集中国宫廷、俄罗斯共产主义、美国民主价值、台湾本土经验四种文化于一身的谜样人物,正如金字塔旁的人面狮身像,永远是一个难解之谜。
——胡忠信 知名电视评论员、倒扁四人组成员
蒋经国辣手摧花四十年,最后死前几个月才来了一点怜香惜玉的噱头,我们岂可轻予认定?风骚四十年后才宣布(注意:只是宣布而已)老娘洗手不干了,这种最后几个月的“从良”,为时也未免太短一点了吧?
——李敖 著名作家、政论家
在所有的民意调查里,蒋经国都是遥遥领先他人的最优领导人。这不是台湾人对威权时代有乡愁,而是在经过20多年的历史淘洗,人们终于惊悟到蒋经国当然不完美,但却是相对最好的领导人。
——南方朔 知名政论家
他能突破家世、出身、教育、历练乃至意识形态的局限,务实对应变局,进而开创新局,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身影,不仅不曾褪色,反而历久弥新。
——马英九 曾任蒋经国秘书
蒋经国已死了多年,但从各种民调显示,蒋经国仍高居政治人物声望的第一名,这位集中国宫廷、俄罗斯共产主义、美国民主价值、台湾本土经验四种文化于一身的谜样人物,正如金字塔旁的人面狮身像,永远是一个难解之谜。
——胡忠信 知名电视评论员
蒋经国辣手摧花四十年,最后死前几个月才来了一点怜香惜玉的噱头,我们岂可轻予认定?风骚四十年后才宣布(注意:只是宣布丽已)老娘洗手不干了,这种最后几个月的“从良”,为时也未免太短一点了吧?
——李敖 著名作家、政论家
在所有的民意调查里,蒋经国都是遥遥领先他人的最优领导人。这不是台湾人对威权时代有乡愁,而是在经过20多年的历史淘洗,人们终于惊悟到蒋经国当然不完美,但却是相对最好的领导人。
——南方朔 知名政论家
作者:(美国)陶涵 译者:林添贵
陶涵(Jay Taylor),哈佛大学教授,前美国国务院资深官员,通晓中文及中国事务,1962年至1965年任职台北美国“大使馆”,负责政情报告和分析。美中建交后,在北京美国大使馆任政治参事,后又任职白宫国家安全会议,是经验丰富的中国事务专家,数种专著行世,学界颇有声誉。为完成《蒋经国传》,陶涵访问了马英九、钱复、李焕、王升等160余名和蒋经国有直接关系的人,多次专程前往台北、北京、南京、宁波、奉化、赣州等地,遍访蒋经国遗迹。
林添贵,“国立”台湾大学毕业,历任企业高级主管及新闻媒体资深编辑人,译作极丰,有《买通白宫》《转向:从尼克松到克林顿美中关系揭密》《基辛格大外交》(合译)《大棋盘》《新皇朝》等,现客居美国,主持天林媒体投资集团。
新版序言陶涵
《蒋经国传》的推手 丁大卫
《蒋经国传》的由来
铭谢感言 陶涵
第一部 革命岁月
第一章 其介如石
第二章 可教之子
第三章 红楼一梦
第四章 社会主义党人
第五章 抗战爆发及父子团聚
第六章 赣南模范
第七章 教育长和将军
第八章 东北交涉
第九章 溃败
第十章 转进
第二部 立足台湾
第十一章 意外的苦果
第十二章 秘密战争
第十三章 家庭、朋友与敌人
第十四章 股掌间的美国盟友
第十五章 中国大跃退
第十六章 “国防部长”
第十七章 经济起飞
第十八章 “行政院长”
第十九章 老成凋零
第二十章 分道扬镳
第二十一章 高雄事件及军法大审
第二十二章 海岛与大陆
第二十三章 接班人、掮客、凶手
第二十四章 建立共识
第二十五章 突破
第二十六章 中国式的民主
尾声
《蒋经国传》译后感陶涵
中文简体版出版后记
陶涵先生的著作《蒋经国传》,中文版权由时报出版公司取得,即将发行上市。这是西方学者针对这位重要的中国台湾领导人,首次撰写的一本宝贵传记。《中国时报》董事长余纪忠先生和我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多次谈到,企盼有人对中国现代史加强研究。我试图劝说余先生把他见证中国这段动荡岁月的一生事迹,写成他的回忆录。余先生在中国大陆经历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来台湾后创办《中国时报》的成功事迹,对台湾的社会正义和政治革新的正面影响,就足以写成好几卷皇皇纪录。我诚心希望余先生肯口述其一生行谊,嘉惠后世。
我和余先生在交谈当中,产生了给蒋经国先生写传记的构想。我们两人都认为,客观记载蒋经国一生功业行谊,饶富历史意义,尤其他对台湾的经济、政治发展,贡献特别重大。余先生非常大方、睿智、有远见。他答应我,如果我能找到一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作者,肯投注相当时间、精力,收集资料,从事研究,客观地把蒋经国的生平事迹及对他的影响写成专著,他乐于出资赞助这一个有意义的计划。余先生认为,蒋经国的经验和他在台湾的成就,对于全球华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典范。
陶涵先生就是我们中意的上选作者。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与我在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是同事,他的知识学问、待人处世,均受人敬重。他也写过好几本颇获好评的专著,更重要的是,他对中国政治发展背景有深入的了解。陶涵先生亲自在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和美国,访问了一百六十多位认识蒋经国先生、在蒋先生属下追随任事的朋友、旧部,可谓博采周咨,完成本书。我衷心盼望,本书将是研究许多重要中国政治领导人及其对世界历史影响的系列丛书的开路先锋。
我相信,东、西方的读者都会同意,这本传记忠实地记录下一位改变历史的人物之一生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