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公关与礼仪修养 |
 |
|
 |
公关与礼仪修养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17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64022892/9787564022891
·条形码:97875640228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公关与礼仪修养》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个人礼仪概述、日常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商务礼仪、餐饮礼仪和涉外礼仪等。《公关与礼仪修养》在讲述过程中,运用通俗的语言,通过种种场合的例举,使全书生动活泼。全书在个章书都没有知识库和小锦囊,以趣味知识引入的方式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一章开头设有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结尾处设有课后习题,以供学生复习巩固。《公关与礼仪修养》既可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相关行业人员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公关与礼仪修养》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礼仪的概念
第二节 中西方礼仪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礼仪的原则和作用
第二章 个人礼仪概述
第一节 个人仪容仪表的礼仪规范
第二节 个人举止礼仪
第三节 个人言语谈吐的礼仪规范
第三章 日常礼仪
第一节 称呼礼仪
第二节 介绍的礼仪规范
第三节 日常会面礼仪
第四节 馈赠与受赠的礼仪规范
第五节 公共场所礼仪
第六节 舞会与沙龙中的礼仪规范
第七节 送花的礼仪
第八节 交通礼仪
第四章 学校礼仪
第一节 学生的日常礼仪规范
第二节 校园中的礼仪
第三节 求职中的礼仪规范
第五章 家庭礼仪
第一节 家庭礼仪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家人相处的礼仪
第三节 邻里相处的礼仪
第六章 商务礼仪
第一节 商务会面简介
第二节 微笑礼仪的作用
第三节 名片礼仪
第四节 商务电话的礼仪规范
第五节 商务宴会的礼仪规范
第六节 商务拜访与接待的礼仪规范
第七节 商务谈判中的礼仪
第八节 仪典和会务中的礼仪
第九节 商务文书
第七章 餐饮礼仪
第一节 餐饮礼仪概述
第二节 中餐的礼仪规范
第三节 西餐的礼仪规范
第四节 各国餐饮的礼仪常识
第八章 涉外礼仪
第一节 涉外礼仪概述
第二节 日常涉外礼仪
第三节 涉外礼宾礼仪规范
第四节 涉外礼仪禁忌
……
序言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总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进入新世纪已经有一段时间,而礼仪的标准和规范也在随着新世纪的发展而变化着。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作为一种阶段性职业技术学习,在学习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掌握一些公关礼仪知识来提高自身的修养,这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到了树立自身形象的重要作用。
据此,我们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材大纲,结合新世纪对公关礼仪的要求以及实际应用,组织这方面的专家学者编写了此书。
本书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个人礼仪概述、日常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商务礼仪、餐饮礼仪和涉外礼仪等。本书在讲述过程中,运用通俗的语言,通过种种场合的例举,使全书生动活泼。全书在个章书都没有知识库和小锦囊,以趣味知识引入的方式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一章开头设有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结尾处设有课后习题,以供学生复习巩固。
本书既可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相关行业人员的参考书。
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礼仪曾一直和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越发显露,在中西礼仪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势必需要了解一些礼仪的差异。
1.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儿呢”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称谓方面,在中国一般只有熟悉亲密的人才能“直呼其名”。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中,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长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2.餐饮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足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中国人将吃饭看做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色、香、味、形、意俱全,有甚于营养,只要好吃又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氛围。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一定要注意礼仪,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坐,夫妇也分开而坐,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