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庄学本全集(套装上下册)

2010-04-24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76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101068596/9787101068597 ·条形码:9787101068597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庄学本全集(套装上下册) 去商家看看
庄学本全集(套装上下册) 去商家看看

 庄学本全集(套装上下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76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101068596/9787101068597
·条形码:97871010685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2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庄学本全集(套装上下册)》讲述了:庄学本先生全集中所涉及的时间主要是1934年至抗战爆发后的近10年岁月;地点主要在川、甘、青、滇之民族地区;所涉及的民族主要有羌、藏、回、土、东乡、撒拉、保安、彝、纳西、普米等。时之长、地之广、族之多,在类似考察中实不多见,且成果丰富,留有数十万字的调查报告、游记和旅行日记,三千余幅图片。这些文字和图片曾在当时的《良友》画报、《申报》、《中华》画报、《西南边疆》、《康导月刊》等刊物发表;并举办多个影展,出版了《羌戎考察记》等专著,在当时产生了积极影响。如其"西康摄影展"就有郭沫若、陈立夫、陈果夫、于右任、张继、顾颉刚、翁文灏、常任侠等题词,足见社会各界之关注。
编辑推荐 《庄学本全集(套装上下册)》由中华书局出版。
目录
编例
序一 一个人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序二 还历史以尊严
序篇:上海影友

第一章 :走进果洛
南京到灌县\22
羌戎考察\34
羌族部落\36
嘉戎部落\68
从阿坝到果洛\112
阿坝\114
果洛\142
岷江流域\162
黄龙寺\164
漳腊金矿\168
松潘\172
博罗子村寨\179
叠溪\182
茂县-成都\186

第二章 :行走甘青
从西京到青海\198
西安、兰州\200
西宁\206
青海骑兵\208
塔尔寺\212
群科滩蒙旗\220
贵德、共和\240
夏河·拉卜楞\250
九世班禅的最后旅途\282
青海土族\290
青海撒拉族\358
青海南道\370
湟源\372
玉树\382

第三章 :考察西康辗转印度
康北道\414
石渠\416
甘孜\425
康北道上\442
康定\452
理县一茂县、丹巴·木雅贡嘎\464
丹巴\468
木雅贡嘎\488
西康夷族\494
凉山\504
盐源·盐边\571
木里·泸沽湖\576
木里\578
永宁·泸沽湖\591
康南道上\602
得荣\616
义敦\624
巴塘、巴安\632
西康影展\656
印度之行\670

第四章 :行者的新中国
中央访问团访问内蒙、东北\678
满族\682
朝鲜族\684
蒙古族\692
跟随刘格平访问广西\702
僮族\704
藏族\713
羌族\717
彝族\720
给周恩来总理写的申诉书\722
民族出版社、民族画报社“悼词”\732
附录
庄学本著作和展览目录\735
庄学本边地摄影目录\747
庄学本年表\759
后记
……
序言 在我断断续续地读完《庄学本全集》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这期间多次出差,有两次所历地区恰是庄氏旅行日记中所及之四川羌族地区和青海黄南等地,因而便有许多感慨和思考。
庄学本先生全集中所涉及的时间主要是1934年至抗战爆发后的近10年岁月;地点主要在川、甘、青、滇之民族地区;所涉及的民族主要有羌、藏、回、土、东乡、撒拉、保安、彝、纳西、普米等。时之长、地之广、族之多,在类似考察中实不多见,且成果丰富,留有数十万字的调查报告、游记和旅行日记,三千余幅图片。这些文字和图片曾在当时的《良友》画报、《申报》、《中华》画报、《西南边疆》、《康导月刊》等刊物发表;并举办多个影展,出版了《羌戎考察记》等专著,在当时产生了积极影响。如其“西康摄影展”就有郭沫若、陈立夫、陈果夫、于右任、张继、顾颉刚、翁文灏、常任侠等题词,足见社会各界之关注。
历史过去了70多年,斯人斯事斯文对今人有何教益?掩卷思之,我的体会有三:
一是记录风俗,记录文化,记录社会——就是记录历史,记录文明。对于社会、对于漫长的历史来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次实践,无数个这样的实践就形成了民族的地域的国家的人类的恢宏创造-_人类文明的脚步如此形成,也将如此走下去。由于历史以来的阶级斗争、权力更替、民族间地区间的利益冲突,人类许多宝贵的文明资源泯灭于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现存的也只是东鳞西爪,残缺不全。当我们研究某一段历史或文明现象时,就显得“资料”缺乏,非花巨力搜寻钩沉不可。比如有人讲人民公社就是昨天的事,但“某某人民公社”的牌匾在全国保存已十分少见,有专家估计可能不足百件。我们不能谢绝积累。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积累,精神文明的发展更需要积累,因为人类的全部历史是靠物质和精神这两大文明的生产推进的;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与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没有这两个“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就永远无法实现。包容多样、尊重差异也是积累之应有之义。
文摘 插图:




船在午后二时煤装好了就启程,沿着武昌江边向上驶去,翼然的黄鹤楼也能远远的领略到,市廛稠密连绵有三数里。隔岸则汉口、汉阳鼎足而三,挡着长江的咽喉,夹了平汉粤汉的尾闾。因为华中的交通枢纽,如果要经营西北,此地当然是一个更重要的中心点。
在凭眺着武昌城的人烟,就联想起十六年北伐军收汉口围武昌与吴佩孚部下刘玉春军相持于城下围攻近匝月。时在双十节前,吾适在汉口船上,临江远望着中央的飞机三五成群的盘旋于高空,如鹰攫食徘徊不去,城里的炮弹就随着飞机轰击,浓烈的烟幕在飞机的前后左右爆裂,随着隆隆炮声传到汉口人的耳鼓里,江边就有不少行人伫足作壁上观。那几天差不多天天有隆隆的炮声和三五成群的飞机,待至双十节的早晨,炮声就平静了,消息传来,武昌已克。这一段战史因为旧地重历,就升起憧憬了。
武昌以上两岸亦多平原,沿江景物亦多平淡。因为此路尚系新历,偶出作暇眺,晚来夕阳在水涯映着很长的红影,金波摇曳地在船首前慢慢儿坠入水中,昏夜的黑幕随着在船尾上一些一些掩过来了。大自然的变化,久在都市的吾很不容易领略到的。
后记 《庄学本全集》终于出版了,许多的周折,许多的辛劳,随着全集的出版,烟消云散。
1987年初冬,我第一次与《庄学本少数民族摄影选》的作品相遇,那个时候,我正处于对现代艺术的狂热追逐中,可是,那些作品竟然像磁铁一样,以坚决的力量瞬间吸引了我……随后的十几年,时常会突然想到那些作品,想到庄学本这个陌生的名字。直到2001年在民族画报资料室看到那些发黄的样片时,我才醒悟,让这些作品沉睡是中国摄影多么大的损失。2004年,我在庄文骏先生的家里看到了庄学本的几千张照片,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明白庄学本并不只是一位摄影大师那么简单。
关于庄学本在影视人类学领域的成就与贡献已有学者在序言里论述,我想在此略略提及庄学本在摄影领域的贡献作为后补。
庄学本的摄影动机虽不是出于艺术创作,但是,因为摄影是一种在对现实的直接纪录中体现观看态度以及显露灵性的视觉方式,因此它的结果常常超越拍摄者的出发点,向着艺术的境域延展,成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庄学本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特别是庄学本的肖像作品,在中国摄影的历史长河中,几乎还没有人可以超越。面孔一直是艺术表达中最具有神秘感与诱惑力的对象,一张被凝固的面孔几乎就是一个时代的气质,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显现,肖像的拍摄是一种直面的相互对视、感应、触发与开启,因此,肖像成为摄影中最具有检验力也是最有难度的摄影样式。庄学本的肖像作品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图像群落,显现着民国时期边地民族重要的精神表征。除此之外,庄学本的摄影还表达了_一种观看的伦理,庄学本照片让我们稍显陌生的不是那些作品本身的叙述与表达,而是观看的态度,以及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疏远与隔膜。我很难想象当那些远离现代文明的人们与他双目相对的时候,他们是怎样超越了眼前陌生的照相机和这个汉地男人,而独自存在的?
准确地说,庄学本作品让我二十多年一直无遗忘,也就是因为那些凝视的目光,因为那一张张显现着民国边地民族表情的面庞。我与他们在相互的注目中穿透陌生与遥远。对庄学本资料的寻找与整理,如果不是在这样一些目光的注视下,我也许早就没有了耐力。
《庄学本全集》是我编辑生涯中耗时耗精力最多的著作。对于这位具有国际性地位的摄影大师以及中国影视人类学先驱,我以敬畏之心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地接近他,尽可能全面地呈现他的工作成果,还历史原貌。尽管如此,还是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如愿。其实,还历史原貌是一种过于奢侈的愿望。历史总是无法被彻底打开的。《庄学本全集》能成为基本面貌的“全集”,无论是庄学本先生的家人还是许多为此而付出心血的人们,应该说都算是满意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