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波伏娃与第二性(中英双语版)

2010-04-05 
基本信息·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22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561144644/9787561144640 ·条形码:9787561144640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波伏娃与第二性(中英双语版) 去商家看看
波伏娃与第二性(中英双语版) 去商家看看

 波伏娃与第二性(中英双语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22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561144644/9787561144640
·条形码:978756114464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英语/中文
·丛书名:思想者丛书

内容简介 《波伏娃与第二性》(中英双语版)讲述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西蒙娜·德·波伏娃,20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19岁时,她发表了一项个人“独立宣言”,宣称“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波伏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她的《第二性》。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除了天生的生理性别,女性的所有“女性”特征都是社会造成的。男性亦然。这是《波伏娃与第二性》最重要的观点。
媒体推荐 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疑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
编辑推荐 《波伏娃与第二性》(中英双语版):对一个民族而言,缺失人文的科学是麻木的,缺失科学的人文是软弱的,双重缺失则是愚昧的。
——任定成
对于一名出版者而言,我们所能做的,一方面是为思想“角斗士”们提供战场,使人类思想生生不息;另一方面,我们有义务传播那些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思想者的思想。这其中包括一些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他们在某一学科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品,某一作家的登峰造极之作,引发了空前强烈反响的思想等。我们希望不仅能够促进科学与人文这两种文化之间更好地沟通。进而实现某种程度的理解和不同形式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在这两种文化的不断碰撞、不断融合中受益。
目录
波伏娃与《第二性》
引子:一本革命性书籍
 目标
 证词
 结构

一 西蒙娜·德·波伏娃与《第二性》
 目标
 个人背景 
 战后世界与《第二性》

二 波伏娃的女权主义思想 
 目标
 解放哲学
 存在女权主义

三 生物学的自欺
 目标
 性别特征与身份
 限制与自由

四 女人——家庭历史
 目标
 压迫的起源
 有阴影的解放

五 女人的模式化
 目标
 女人:原始的神话
 性别陷阱

六 贤妻良母
 目标
 传统的永久管业
 工作中的妻子

七 解放哲学
 目标
 非真实
 走向解放?
……
序言 《思想者丛书》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丛书中既有伟大人物的介绍,也有对经典著作的解读。涉及杰出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他们的时代背景、重大成就,特别是他们的思想(作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这套丛书作为入门向导(A Beginner’sGuide),能够把每一位伟大人物在学术或艺术上的突出贡献,以及在其著作中所阐述的深奥哲理,用极其通俗的语言加以简明扼要的阐述,并且时有画龙点睛式的提示,使一般非专业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这些大
文摘 我们很有必要在《第二性》的开端部分,停下来问一下对于“女性”的分析是否已经过时。一方面,波伏娃的批判的确属于一个逐渐消失的时代:形象的比喻已经改变,而旧的宣传则成了新的讽刺和滑稽戏仿的素材。但另一方面,正如内奥米·沃尔夫的《美丽神话》一书中一些有影响的观点所宣称的那样,以后几代人仍然面临着那种神秘而又危险的现实的新形式。沃尔夫介绍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那种依旧难以理解的女性精神仍然活跃,并且在反抗不平等时发挥了诽谤的魔力。这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沃尔夫认为,现在妇女已经走出家门,进入工厂,并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是“女性”只是转变了,而非消失了。她还举例说,在法律案件中,性骚扰的判决是基于一个女人是否拥有应有的外貌。那么一个女人怎么出去工作呢?
“嗯,女性化,但又不是那么女性化,那么?”
“注意:在霍普金斯和普华会计师事务所中,霍普金斯太太被拒绝成为合伙人,因为她需要学习怎样才能‘更女性化地走路”’。
不仅如此,女警南希·法德尔被解雇了,只因为她看起来“太像淑女”了。
于是,沃尔夫在不同的背景下再现了波伏娃的逻辑:“女性”~词是错误的解决方法的别称,是面对真正的女性问题时的自欺。女性气质——对生活在20世纪90年代及第三个千年的沃尔夫和其他同时代人而言——仍然是限制个人的选择,也是代替预设概念的一种方式。概念越具有危险性,其主张就越极端:实际上,其存在就是为了不断得到威胁并被巩固。波伏娃的术语打破了他们的时代,但是她的观点在不同的时代仍然能引起反响。
波伏娃不断地列举“女性气质”的传统意义。她假装推测出“阴性”可能是卵巢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另一方面,又认为女性气质或者是一种抽象的、永恒的理想,这种理想只能被欧洲哲学家的跳跃灵感识别。然后,她又猜想为什么这种女性理想总被认为如此脆弱呢?是不是只要衬裙沙沙作响,梦想逐渐消逝就足够了呢?最后,她刻薄地总结道,尽管也许每个女人都希望拥有那种女性精神,但却没有一个人可以拿出一张关于它的专利证书。
这些刻薄的话语回应着战后世界的时尚——或者是一种新的魅力,或者是一种家庭生活新风尚。但是她的观点的核心却是对生物决定论的批判,也是对所有类似手段的批判,那些手段表明性别身份似乎是自然的、不可更改的事实。这一观点的关键细节在于,波伏娃讽刺性地指出“卵巢”是阴性的来源。这代表了几个世纪以来所有为压迫女性服务的伪生物学性别观。
波伏娃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