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青少年极端犯罪和非正常死亡案例剖析

2010-03-18 
基本信息·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页码:29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 ·ISBN:7501434573 ·条形码:978750143457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青少年极端犯罪和非正常死亡案例剖析 去商家看看
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青少年极端犯罪和非正常死亡案例剖析 去商家看看

 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青少年极端犯罪和非正常死亡案例剖析


基本信息·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页码:29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
·ISBN:7501434573
·条形码:978750143457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编辑推荐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经占到了刑事犯罪的70%到80%,另据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五年有25—30万人死于自杀,有200多万人自杀未遂,在15—34岁的青少年中,自杀成为首位死因。
本书汇编了马加爵事件、周一超事件、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等多起青少年极端犯罪和自杀行为案例,一批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针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和自杀行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对教育主管部门、青少年问题研究者、学校和家长都有很好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我们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共同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就像80多年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的呼声:“救救孩子!”
目录
序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罗大华 皮艺军(1)
上篇 直击青少年极端犯罪行为
人文生态话题:孩子们会拥有怎样的未来——青少年犯罪研究专家皮艺军教授访谈录/(3)
第一章 “还原一个真实的马加爵”——“马加爵事件”专题/(11)
第二章 “是乙肝病毒还是社会病毒?”——“周一超事件”专题/(22)
第三章 “在网络中沉迷,在网络中毁灭”——网络游戏恶性案例/(32)
……
文摘 书摘
专家点评
我认为马加爵在作案时心理是完全正常的,作案过程很理性,设计也很
周密,不属于情绪疯狂的冲动型犯罪,应该说有着某种内在的心理动机。这
个动机问题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他的性格问题。我认为他在性格方面一
定存在着障碍和缺陷。这个障碍缺陷和他的犯罪类型是相关的。马加爵是一
个心胸狭窄的人,他的内向和封闭以及他表现出来的很多问题,实际上就是
他潜在的自卑在作怪。第二个就是他成长的环境和社会影响。我们不能否认
他有自身的心理问题,但也有外部的问题。
我认为,将“贫穷”归结为马加爵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
非真实的问题起点。如果以这种归因解释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很容易以“一
般的社会理由”遮掩“个性中的问题”,进而误导人们对于马加爵犯罪心理
原因中重要因素的判断。
应该说马加爵是有贫困背景的。马加爵能够代表那些家里没背景,完全
靠自己和只能靠自己的那批人。但是他的贫困背。景和他杀人没有任何必然
联系。导致他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马加爵自己也讲了,
是他做人的失败。马家爵的贫困现状是显而易见的,由贫穷导致自卑,由自
卑导致自尊,当脆弱的自尊受到伤害时,人就可能会疯狂地报复,这是一条
很明显的思路。
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
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同时,他的犯罪心理、犯罪方
式与手段,又与他的智力水平密切相关。此外,他对人生和生命充满着疑问
,这种疑问从他中学时代就已出现,从那时起直至他杀人那一天,都没有人
真正地给他一个解答。他一直认为早死一百年,晚死一百年都是一样的。直
到逃亡期间,他才可能明白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所以马加爵对
人生意义的看法,是最终导致他如此冷漠地杀害四条生命的本质原因,这是
马加爵犯罪的一个很核心的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李玫瑾
我把马加爵当成一个“想看海的孩子”。
如果说马加爵是一个从固步自封最终走到自我窒息的孩子,是不客观的
。当他发现了自己身上这一致命的缺陷——“心理闭锁”——之后,曾经尝
试着使自己从自我中走出来,他的愿望是如此强烈,不只是向往,而且他确
实去做了。
马加爵一生中有两次“逃亡”。第一次是在他上中学时,在一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