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全集·学术论著3: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第11卷)
基本信息·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页码:54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60090627 ·条形码:9787560090627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季羡林全集·学术论著3: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第11卷) |
 |
|
 |
季羡林全集·学术论著3: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第11卷)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页码:54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60090627
·条形码:9787560090627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英语/中文
内容简介 在新疆残卷发现以前,《季羡林全集·学术论著3: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第11卷)》《弥勒会见记》不见于任何典籍,发现以后,才大自于天下。学者们都认为,它既是一部佛经,也是一部文学作品。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它一方面弥补了印度戏剧史和中亚佛教传播史上的一些空白;另一方面又对中国戏剧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编辑推荐 《季羡林全集·学术论著3: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第11卷)》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季羡林文集·第十一卷》自序
汉文部分
导言
(一)本书的性质
(二)新博本发现的经过
(三)欧洲已有的本子
(四)Maitreyasamiti与Maitreyavadanavyakarana
(五)巴利文 梵文 弥勒信仰在印度的萌芽
(六)于阗文
(七)粟特文
(八)回鹘文
导言注释
故事情节
英文部分
Fragments of the Tocharian A Maitreyasamiti-Nataka of the Xinjiang Museum,China
……
序言 80年代初,当时任新疆博物馆副馆长的老友李遇春先生,突然驾临寒舍,把前不久在焉耆县出土的44张88页用婆罗米字母写成的残卷,郑重其事地交到我手中。虽然只是原件的照片,但清晰美妙,令人看到就喜爱。新疆博物馆方面,根据出土的地点,只知道是吐火罗文A,或日焉耆文,或曰东吐火罗文;但却不能知道卷子的内容是什么。遇春先生不远数千里,来到我这里,让我解读,是对我极大的信任,我非常感奋。
了解我们这一行行情的人都知道,世界上不管哪个国家的学者中,谁要是能从新疆或其他有关地点或机构,拿到一张半张的出土残卷,都会视同珙璧,大写其文章。这是绝对的新资料,别人无法同你竞争的。我何独不然?但是,我却迟疑踟蹰起来。一方面,我知道这是天上掉下来的莫大幸福。有的“学者”为了能够弄到这玩意儿,不惜找门子,走后门,托人情,行贿赂。
文摘 在巴利文和梵文中有不少有关弥勒的记载,这种记载延续的时间很长,流传的地域极广。从公元前几世纪一直到公元后几世纪都有。从印度本土一直到锡兰(斯里兰卡)都有。我在这里只谈那些成本成篇比较有系统的本子。片言只语,一概从略。在这些本子中,《会见记》与《授记经》都有。前者只有一种,就是吐火罗文本和回鹘文本所从来的“印度文”本子…。这个“印度文”究竟是指的什么语言?现在还无法弄清楚。其余的本子都属于《授记经》这一范畴。
有一点必须在这里说明一下。在这些本子中,有的有汉文、藏文的译本,有的没有。汉文本中,有的直接译自梵文,有的则译自与梵文接近的本子,情况比较复杂。在这里讲巴利文、梵文本时,有时难免涉及汉译本。我的原则是:在这里主要讲前者,汉译本则留待下面(十)中去讲。严格说起来,汉译本与印度原本难解难分,因为它们来自印度。但是,在中国起作用的毕竟不是印度本,而是汉译本。所以我还是分开来讲。将来讲汉译本时,也难免涉及印度,在这里先说明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