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页码:29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44707830/9787544707831 ·条形码:9787544707831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父亲的智慧:两代共读的129段亲子情 |
 |
|
 |
父亲的智慧:两代共读的129段亲子情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页码:29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44707830/9787544707831
·条形码:97875447078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父亲的智慧(两代共读的129段亲子情)》作者蒂姆·拉瑟特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NBC高级副总裁,曾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百位名人之一”。这位清洁工的儿子一生都为自己的蓝领父亲感到骄傲。在拉瑟特看来,正是沉默寡言并不善于表露自己对孩子挚爱的父亲,教给了他勤劳、助人、真诚、乐观的种种美德。他们之间的父子深情让千千万万美国人拿起笔回忆自己的父亲,《父亲的智慧(两代共读的129段亲子情)》就是拉瑟特从六万封读者信件中精选集结而成的。129位子女在书中讲述有关自己父亲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父亲所给予的无言而深厚的爱的感动,同时也记录了父亲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一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让人真正体会为父心肠,珍惜为父本分,领悟“为人父、为人子”的智慧。
作者简介 蒂姆·拉瑟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华盛顿分部负责人,最著名的政治访谈栏目《会晤新闻界》的主持人,以材料准备充分、提问尖锐但不失恭敬、分析时政深入浅出著称,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百位名人之一”。他的《老爸拉斯和我》曾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该书出版后读者来信如雪片般飞来,向他叙述自己父亲的点点滴滴。《父亲的智慧》就是他从六万封读者信件中精选集结而成的。
媒体推荐 蒂姆是位刚强、勤奋的优秀新闻人,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个自豪的儿子和父亲。
——乔治·W.布什
在蒂姆的这本书中,可以读到那些被放大和聚焦的父爱。因为聚焦和放大,阳光射向了被遗忘了的角落,我们会突然意识到世界上有太多的父爱正被忽视。
——叶兆言
书中每个人写自己的父亲,语言都自然通顺,都像是老练的文字工作者。不仅是傅惟慈先生的译笔漂亮,还因为每一篇都真切,因为要谈自己的父亲,每个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叙述者。白纸黑字记下亲子情,无论如何都有了不得的意义。
——叶子(叶兆言之女)
该书幽默、充满温情,既是儿女表达对父亲感激之情的温馨之地,又是父亲学习与儿女沟通的生动课堂。不经意间,一种难以估量的人生智慧与永恒不变的人生价值油然涌现,令人回味。
——《文汇读书周报》
编辑推荐 《父亲的智慧(两代共读的129段亲子情)》:体会为父心肠,珍惜为父本分:美国最具影响力主持人、NBC高级副总裁蒂姆·拉瑟特吹响感恩集结号,体悟“为人父、为人子”的智慧。
129封家书真实展现无言而深厚的父爱,记录父亲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深远影响。
叶兆言、叶子父女感动回应,分别以文字记录自己父亲,作为序跋收入《父亲的智慧(两代共读的129段亲子情)》。著名翻译家傅惟慈先生倾力翻译。
129位子女回望老爸,讲述父爱温情,叶兆言父女力荐,感动全美的亲子读物,在我走到生命尽头以后,人们评价我时最看重的一件事,就是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爸,我知道你其实很爱我,我是爸爸的完美公主,转身,我就能看到你,纵有罅隙,我依然站在爱你的地方,爱是生存的勇气。做父亲的对自己的孩子说了很多话,为他们做了很多事,可是孩子却并不完全了解父亲的苦心。多少年来,父亲们只是自己对自己说,或者自己脑子里想:“总有一天你们会感谢我的。”现在你将读到许许多多儿子和女儿写的故事,对他们(这些写故事的人)的父亲来说,这一天终于来了。
目录 引言
沉默下的柔情
我是爸爸的完美公主
爸爸是我心中的英雄
言传与身教同样重要
亦正亦邪的老爸们
妈妈不在的日子
爸爸的手脚会说话
转身,我就能看到你
悲痛是爱的代价
分享快乐,分享棒球时刻
纵有罅隙,我依然站在爱你的地方
你的平凡是我的骄傲
缺席的爸爸
记忆深处都是爱
安心,只因为有你
别让偏见蒙蔽了你的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爱是生存的勇气
三言两语说老爸
老爸名言录
后记
跋 叶子
……
序言 有什么样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这句话不是简单的遗传学,而是强调教育的重要。一般人印象中,父亲溺爱孩子天经地义,常常可以见到对子女百依百顺的父母,做父亲的并不是皇上,甚至穷困潦倒,可他们那些可爱或并不可爱的孩子,一个个都是货真价实的小皇帝。
我父亲对儿子根本谈不上溺爱,也许一生太不顺心,过于书生气,年纪很轻就当了右派,一直在从事一份自己并不太愿意干的工作。记忆中,我从未对父亲提过什么蛮横要求。我不喜欢要这要那,甚至连最普通的索取,也很少向他开口,衣食住行这类生活琐碎,根本不应该归父亲管。
我伯父谈到自己与祖父的关系,感慨最深的是祖父过世,从此少了个谈话的对象。伯父一生都与祖父生活在一起,煮酒对坐,促膝倾谈,有这样的感受并不奇怪。父亲自从离家参加革命,从此天南地北,因此他和祖父难免一种断裂。多年父子成兄弟,我和父亲的关系正好与伯父相似。子承父业,我们父子之间更多的只是些谈话,成天喋喋不休,用母亲的话说,像一对好斗的蚰蛐,你来我往,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在这样的谈话中我得益太多。
文摘 我是爸爸的完美公主
我常常听人说,女儿比儿子更难养,特别是青春期的少女。我虽然没有直接经验,但从我的所见所闻,我还是相信这话有些道理。女儿肯定同儿子不一样,特别是在父亲眼里。
我从来没有见过爸爸像在我姐姐结婚那天那么高兴过。看到自己女儿和女儿的丈夫,他脸上乐开了花儿。喜宴上的烤牛肉自然也叫他添了不少兴致。(“这牛肉烤得太好了,我真没吃过!”)当然了,烤牛肉不过是件小事。当他同新娘一起跳舞的时候,我发现他步履轻盈,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父亲还像年轻人似的充满活力。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在我给本书这一部分选录读者来信的时候,当年这一景象不断重现在我脑海里。爸爸搂着自己女儿翩翩起舞!在我看来,这真是父女相亲相爱的感人场面!
我自己当然也有许多优点,生活中不乏令人羡慕的地方,但却从来没有机会叫父亲欣赏。另一方面,我也没有女儿叫我表露对她如何疼爱。我在高中和大学认识的几个最爱玩闹的伙伴,有的人现在已经当了爸爸。有时候我听到他们谈论自己的女儿,一句常说的话是:“我简直叫她控在手心里了。”这句话丝毫也不表示他们后悔生了个女儿。话音里流露的是他们对女儿的疼爱,而且奇怪的是,他们为此感到骄傲。
我问过玛利亚·施里弗关于她父亲的事。她父亲萨根特·施里弗是美国和平队创始人,1972年作为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与麦戈文联合参加总统竞选。玛利亚说她第一次同阿诺德·施瓦辛格一起外出的时候,施瓦辛格想送给她一张飞机票,约她到加州自己家里作客。父亲听说这件事,给她写了一封长信。信里说:“不要接受男人送给你的飞机票。要是接受了,你就欠了他的情。要记住,男人给你什么好处都别接受,别让自己处在必须领别人情的地位。”这段话让她感到吃惊。父亲在下面还接着写:“男人如果送给别人机票,我知道他心里想得到什么回报。”不管你是什么人,爸爸就是这样护着自己的女儿。
如果女儿喜欢父亲,常常是因为父亲是她们的护卫者,在生活中给她们指点。如果对父亲失望,常常也是因为父亲身上有她们男友或者丈夫的缺点——大多数男人都不表达自己的感情。1981年,简·方达和父亲合拍了一部极不平常的电影——《金色池塘》。这是一部表现现实生活的文艺片,亨利·方达扮演一个沉默寡言的父亲,简演女儿,一心希望贴近父亲。简告诉我说:“诺尔曼·塞耶尔这个角色有很多和父亲相同的地方。这个人从不让自己的感情流露出来。我认为这部影片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位父亲。”
……
后记 有些时候,对做父亲的人来说,最困难的事莫过于有些话无法对孩子说明白。2004年秋季刚刚开始,卢克准备离开家去上大学,我非常高兴,不由得想起当年我上大学读书的情景。那时我心里充满了对独立生活的憧憬、对学习新知识的喜悦。我交了新朋友,成为一个俱乐部的负责人,邀请到好几个有名的摇滚乐队到校园来。现在卢克也将成为大学生,有机会过一种更趋独立的生活,我衷心希望,他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生活上也会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但是随着我和莫琳送他去学校的日子逼近,我心里却越来越感觉不是滋味。卢克是我儿子,但今后他就不会住在家里,我将很难同他见面了。卢克不仅是我儿子,也是我的朋友和伴侣,以后我在家里就要失去这个伙伴了。我跟他一起看过无数次球类比赛,在美国足球比赛季节,每个星期日下午我们总通过卫星转播一起看布法罗市比赛节目。我怎么能习惯看比赛的时候,儿子不在身边同我一起品评议论呢?
其实自从卢克学会驾驶汽车以后,他同我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但那时他和我还住在同一屋檐下。我知道睡觉的时候他的卧室就在楼上,平常也总是在家里进进出出,所以心里还感到安慰。我也知道他上大学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关系从此断绝——他时不时还会回家看看,我们也可以在电话里或者通过电子信件谈话、交流。再说,莫琳和我不久就要去波士顿开家长会,还会见到他,但虽然如此,我一想到他马上就要离开我,还是黯然神伤,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凄凉感。
离别的日子到了,我们三人乘飞机到了波士顿,把卢克送到大学宿舍,帮助他整理好房间。这以后没有什么可做的了,但是莫琳和我仍然站在那里,依依不肯离开。卢克向我们道谢,为他做了这么多事。他委婉地示意,该是告别的时候了。我同他母亲莫琳都抱了他一下。我怀里揣着一封写给他的信,可是犹豫不定,是不是交给他。我又抱了抱他,把几张20美元的钞票放到他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