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页码:43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9787121074202 ·条形码:97871210742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软件质量管理实践:软件缺陷预防、清除、管理实用方法 |
 |
|
 |
软件质量管理实践:软件缺陷预防、清除、管理实用方法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页码:43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9787121074202
·条形码:97871210742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测试实践丛书
内容简介 《软件质量管理实践:软件缺陷预防、清除、管理实用方法》从过程管理角度,分析了影响软件质量的相关因素,分享了可行易操作的实施与管理方法。《软件质量管理实践:软件缺陷预防、清除、管理实用方法》涉及软件缺陷分类、预防、发现、清除和管理方面内容,结合多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浅显易懂地揭示了开发中面临的各种影响软件质量的问题。同时,结合软件开发以及管理实践,给出了简单、实用的模板和例子,有助于提高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测试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开发产品质量的目的。
《软件质量管理实践:软件缺陷预防、清除、管理实用方法》系统性、实用性和可读性较强,文中编制、搜集、列举的模板及数据对软件公司日常开发、过程改进、CMM/CMMI评估等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这是一本与软件开发质量相关的指导书,也是一本多年来在软件开发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系统经验的书。《软件质量管理实践:软件缺陷预防、清除、管理实用方法》适合于开发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开发人员及测试人员等任何对过程管理、软件开发和缺陷预防、清除、管理等各种实践感兴趣的人员阅读,也适合希望通过CMMI评估提高整体开发能力的公司和个人作为参考。同时,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工程课程的参考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于波,高级工程师、硕士、PMP,拥有丰富的软件开发、项目规划和项目管理经验。曾在外企作为高级咨询顾问、系统分析员实施多个大型MlS和ERP项目,主持商业智能类项目的分析、开发和实施。现任某上市软件研究院院长,应用中间件平台的技术负责人之一,组织开发了核心系统,并率领团队通过CMML2和CMMI L3的正式评估,曾作为项目经理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基金项目。
姜艳,工程师、计算机硕士,研究方向为图形图像处理。曾任一汽集团某公司技术发展部部长,从事生产有关的技术管理、软件开发和培训工作,后在软件企业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工作,并在高校任兼职教师。
编辑推荐 《软件质量管理实践:软件缺陷预防、清除、管理实用方法》由著名软件工程专家、清华大学郑仁杰教授推荐!
这是一本与软件开发质量相关的指导书,也是一本多年来在软件开发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系统经验的书。
从过程管理角度,分析了影响软件质量的相关因素,分享了可行易操作的实施与管理方法。
涉及软件缺陷分类、预防、发现、清除和管理方面内容,结合多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浅显易懂地揭示了开发中会面临的各种影响软件质量的问题。
结合软件开发以及管理实践,给出了简单、实用的模板和例子,有助于提高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测试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开发产品质量的目的。
作为《软件质量管理实践:软件缺陷预防清除管理实用方法》的读者,您是最重要的评论家和批评家。我们非常重视您的意见,并非常希望您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最好。
目录 第1章 缺陷综述
1.1 软件缺陷定义
1.2 软件缺陷生命周期
1.3 缺陷信息
1.4 软件缺陷分类
1.4.1 缺陷类型
1.4.2 缺陷严重程度
1.4.3 缺陷优先级
1.4.4 缺陷状态
1.5 缺陷产生的原因
1.5.1 缺陷是谁“生产”的
1.5.2 缺陷来源
1.5.3 缺陷根源
1.6 缺陷预防
1.6.1 缺陷预防的目的
1.6.2 缺陷预防的目标
1.6.3 缺陷预防的策略
1.6.4 缺陷预防的活动
1.6.5 缺陷预防的验证
1.6.6 软件质量特性的提高
1.7 缺陷发现手段
1.7.1 同行评审
1.7.2 测试
1.7.3 管理评审
1.7.4 QA发现
1.7.5 项目组内部发现
1.7.6 客户反馈
1.8 缺陷修复和沟通策略
1.9 人员培训
1.10 小结
第2章 需求开发与管理
2.1 需求的概念和层次
2.2 需求开发
2.2.1 需求获取
2.2.2 需求分析
2.2.3 编制软件需求文档
2.3 需求管理
2.3.1 需求管理方法
2.3.2 需求追踪矩阵
2.3.3 需求变更
2.4 需求验证
2.4.1 评审需求
2.4.2 测试需求
2.4.3 需求评价标准
2.5 小结
第3章 配置与变更管理
3.1 相关概念
3.1.1 配置项
3.1.2 版本
3.1.3 基线
3.1.4 配置库
3.2 配置管理活动
3.2.1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3.2.2 建立三库
3.2.3 确定配置标识规则
3.2.4 版本控制
3.2.5 构建和发行管理
3.2.6 变更控制
3.2.7 配置审计
3.2.8 配置管理报告
3.3 变更管理活动
3.3.1 变更申请
3.3.2 变更评审
3.3.3 变更执行
3.3.4 变更验证
3.3.5 入库及发布
3.4 配置与变更管理相关问题
3.4.1 有关的角色和对应职责
3.4.2 有效实践
3.4.3 日构建与冒烟测试
3.4.4 工作环境标准
3.4.5 配置管理常见误区
3.5 小结
第4章 同行评审
4.1 同行评审与测试的关系
4.2 同行评审的种类和对象
4.2.1 同行评审的种类
4.2.2 同行评审的对象
4.3 同行评审过程
4.3.1 正式评审流程
4.3.2 技术审查流程
4.3.3 走查流程
4.4 同行评审方式的选择
4.4.1 三种同行评审方式的比较
4.4.2 同行评审的结果
4.4.3 正式评审的特征
4.4.4 工作产品的同行评审方式
第5章 软件测试
第6章 QA发现的不符合问题的处理
第7章 软件度量
第8章 缺陷管理
第9章 经验教训库
第10章 思考
附录A 技术评审和管理评审
附录B 国内外常用软件质量网站
附录C 常见缺陷管理工具
附录D 各种公理的说明
附录E 软件测试经典著作推荐
附录F 涉及到的名词解释
附录G X图和R图的计算控制限常量
参考文献
……
序言 当今软件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近年来软件逐渐成为人们社会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所有计算机应用领域对软件质量都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包括功能、性能、方便灵活、稳定可靠以及安全等,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其次,我们正面临着软件质量问题的严重挑战,包括软件质量问题引发的系统事故屡见不鲜;解决好软件质量问题存在着一些实际困难,这不仅因为软件及相关系统日益庞大和复杂,而且开发过程和软件产品不可见,需求又往往易变、多变。再者,软件测试技术至今仍不能理想地清除隐蔽的所有缺陷。
我们已经认识到软件质量问题无法只凭技术手段得以解决,重视开发的管理,加强软件过程,特别是加强对软件缺陷的管理,是取得高质量产品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在大量的软件实践中总结一切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让软件人员有所了解,进而体会其内涵和实质,并且在工作中贯彻。
于波长期从事软件开发和质量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软件质量管理经验,他曾在著名软件工程专家周伯生教授指导下,负责组织和推动所在企业的软件过程改进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特别是他把学习和掌握的软件质量管理知识与自己的管理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编写的这本专著较为全面、系统,书中除了阐明软件缺陷及其发现、预防外,还涉及软件变更及配置管理、同行评审、软件测试及质量保证等重要问题,具有前瞻性的内容体现在软件度量等相关章节。所有这些都是当前软件企业经常遇到而又十分棘手的重要问题。
在此,我谨向从事软件管理与软件开发工作的同行们以及学习软件工程的高校学生积极推荐此书。我相信,认真地阅读它,结合自己的工作深入地思考其中的一些问题,一定会令你受益匪浅。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