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培植一朵孝心之花

从上个星期天我就感觉身体不舒服,赶紧吃药却依然无济于事,不但没好转反而严重了。今天下午刚睡醒就来了一阵猛烈的咳嗽,震得五脏六腑都缩成了一团,尤其是嗓子又疼又干,突然忍不住吐了一地。
“妈妈,你怎么啦?”正在睡午觉的女儿赶紧爬了起来。
“……你给我倒杯热水吧……”
“好!”女儿赶紧到厨房给我倒了杯水。
这时,又是一阵呕吐……
“从厨房把垃圾娄拿来吧。”
一会儿女儿把垃圾娄拿了过来。刚走到床边,就伸直手臂给我递了过来。我接过垃圾娄放在了旁边,看着一地的秽物,多么希望她能给我说句“妈妈,我来擦吧”或者去拿抹布主动擦擦,可是都没有。我只好说:“你去把抹布拿来吧。”就这样,我趴在床边低下头擦了起来,直至擦干净,女儿也没说要帮我。
事后,我倒也没有埋怨她,因为她毕竟是个不足9岁的孩子,以往她对我还是蛮体谅的,于是也没说什么就骑车带她上学了。
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觉得还是应该和她谈谈这件事,趁她和我聊天的当儿,我问她: “妞妞,今天妈妈吐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心疼。”妞妞不假思索地回答。也许她知道怎么说能让我高兴吧?当然,也许是真实的想法。
这是心里所想的吗?我不信。于是我就说:“要说真实的想法啊!”
“真的!”
“除了心疼呢?”
“那就没有了。”
“当你给我垃圾娄时,你是不是远远的递给了我?那时你是怎么想的?”
……妞妞沉默了几秒钟,说:“不能说。有些事情是不能给别人说的!”
“你知道为什么还问?”也许她觉得没面子吧?
“你知道如果是你吐了,妈妈会怎么做吗?”
“……会擦掉。”对于我平时的做法,她倒也看在了眼里。
就这样,一直到家里,妞妞也没再和我谈话,当然,我也没有再和她说话。我想让这片刻的沉默来激发起她对自己这种行为的反思,或者是为此而感到愧疚。到了小区医务所时,看完病还没等我付钱,妞妞便把药给我提走了。饭后,在我的提醒下,她还把碗洗了,这是不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呢?
从今天这件事上,使我不禁想到了“孝心”这个问题。平时我们总说“不养儿不知道父母恩”,难道我们只有让他们长到为人母、为人父时才知道孝敬长辈、才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吗?难道这前二十几年或者三十年前的教育就不起作用吗?我觉得不应该这样。只要我们用心教育,孝心是可以培养的。
父母要以身示范
记得一位前辈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村子里,有一天,一位老人在街上边跑边喊:“快来人呀!他要打死我呀――”人们向他身后看去,只见他的儿子正在后面追赶他。正当街坊要出手相助时,他儿子也边跑边喊:“不要听他的!以前他就是这样打我爷爷的!”
当时听了这个故事,我就想到这样一句话:有其父必有其子。每天与孩子相处,我们的一言一行无形中就渗透到了孩子的心里,都在默默影响着孩子人生观的形成。所以,要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现在我们就应该什么样的人;要想让孩子以后怎样孝敬我们,现在我们就应该怎样对待老人,尤其是对待爱人的长辈,不但表面上尊敬,背后也不要说老人的不是,这样,孩子耳濡目染的都是“孝”字当先,以后他怎么不会善待我们呢?
给孩子创造奉献爱心的机会
凡是有孩子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为了考验他是不是爱自己或者是为了逗孩子玩儿,当孩子拿到好吃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对他说:“宝贝儿,让我吃一口。”而当孩子拿出来真正让我们吃的时候,我们往往说:“谢谢!我不吃,你吃吧!”尤其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更是不舍得吃他一口,用老人的话说就是当大人的给孩子争啥?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这些好吃的就应该是属于他的,他就应该独享而不是分享,应该接受而不是奉献。如果每当有了好吃的,全家人都和他一起分享的话,他就不会养成独占其有的习惯。同样,当我们需要孩子帮助的时候也要告诉他:“请你帮我×××,行吗?”这时,他就会感觉到自己的重要,而不是把我们的请求当成一种负担。还有,每当过年过节,我们就要提醒孩子对家人尤其是对长辈表达爱心。
我想,只要我们经常给孩子创造这样奉献爱心的机会,使孩子把奉献爱当成一种习惯,那么当我们生病时就不会没有人照顾;当我们需要帮助时他就不会袖手旁观;当节日来临时,我们就不会感到节日的冷清。
教给孩子将心比心
我们每一个人养孩子都会付出很多,尤其是精力上。有的人觉得这是情理之中的,不应该挂在嘴边向孩子炫耀。我认为不然,因为你不说孩子怎么会知道他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麻烦事吗?所以,对于我们的付出,在适当的时候还是要告诉他们的,(当然也不能天天挂在嘴边,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你现在养他是有目的的。)如果有条件,我们不妨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事情拍下来或者录下来:比如他小时候屙到床上我们是如何做的;他学走路时我们是怎样弯着腰架着他的胳膊鼓励他一步一步向前的;他要喝水、尿尿、拉屎,我们是怎么做的;他生病时我们又是怎么照顾他的等等。这样,有了这些生活的细节,到了我们需要他的时候,就会一定唤起他情感上的回忆。
农村里有这样一句俗语:养儿就是为了防老。当然,在我们这个比较有养老保障的世纪,养儿就不再仅仅是为了防老了,我们也经常说,到了老的时候,别再指望孩子整天守在你身边。确实如此,但是,如果一个人养了一个孩子,到头来,这个孩子如果不孝顺,不知道他父母是谁,我想,他即使成就再大,地位再高,我们也不会感到骄傲、幸福的。再者,一个情商高的人,以后就会必定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他自己的生活也必定会幸福、美满。所以,从孩子生下来的那天起,我们就一定要着手培养他的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