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阅读让我更理解教育(二)作文

2018-03-24 
src="http://pic.sucaiw.com/up_files/swf/9e4471581e/sucaiw-12swf153310.swf" quality="high" pluginspag

src="http://pic.sucaiw.com/up_files/swf/9e4471581e/sucaiw-12swf153310.swf"
quality="high" pluginspage="http://www.macromedia.com/go/getflashplayer"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672"
height="316">

阅读让我更理解教育(二)作文

 

 

阅读让我更理解教育(二)

                     ——做一名苏霍姆林斯基式的老师

 

 

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真正理解教育的涵义。这本书一直伴随在我身边,在我教学上迷惘时它给我以智慧;在我教学上懈怠时它给我以力量;在我教学上失败时它给我以勇气。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首先应当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他说过“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在第2条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中他说到:“怎样进行这种备课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第85条建议《农村学校的特殊使命》中他这样说到:“农村教师对青年有没有吸引力,主要是看他本人有没有一种对知识的不可熄灭的渴求精神,是不是热烈地追求书籍、科学和文化。”教师的教育素养首先就是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务必使教师清楚地了解他在学校里讲授其基础知识的那门科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了解这门科学的学术思想前沿的问题。

 

一个好教师应是精通所教科目的那门科学的人,教师的知识越丰富,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孜孜不倦地经常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教师知道的东西必须是他在课堂上讲授的东西的10倍、20倍甚至50倍。为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教师要“终生备课”的思想。一些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识的源泉,就要永远处在一种丰富的、有意义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中。因此,学校应该尽可能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读书学习。教师本人更应该主动地接近书籍,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仅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里,几乎在苏霍姆林斯基所有的著作里,都有对教师读书学习这方面的阐述。他这些主张其实就是国家当前所倡导的教师要终身学习这一理念。身为乡村教师的我现在已深刻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多年以来,我一直以书为伴,手不释卷。我认为,一个仅局限于同课本打交道的老师,不可能成为卓越的老师。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以书为友的人。对教师而言,读书学习是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因为是教师,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不仅强调教师要多读书,他还强调阅读在学生智力发展上的重要性。如在第5条建议《“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中,他这样说到:“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如果通过阅读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就可以称之为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可见,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书籍对儿童成长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因为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它所凭借的书籍,他曾反复说过:“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他非常重视阅读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方面培养孩子们热爱读书的兴趣。学校要让孩子从儿童时代起就要养成对书籍的喜爱,采取各种方法,努力培养孩子们对书籍的兴趣。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书是学校集体的丰富精神生活的源泉。我受苏霍姆林斯基这是思想的启发,我在教学中广泛开展了学生阅读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在教学上做一个有心人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以极详实的事例揭示了许多教育规律,这些事例都来自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实践,他在教学中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写作,最终由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了一位大教育家。在第90条建议《我怎样写教育日记》里,他通过举例的形式详细地阐述了写教育日记方法,这使我很受启发。例如,苏霍姆林斯基写下了这样一个教育故事:他刚参加工作。一个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于过分活泼、顽皮,在一次玩耍中无意把教室里放着的一盆全班十分珍爱的玫瑰花给碰断了。对此,苏霍姆林斯基大声斥责了这个学生,并竭力使这个闯祸的孩子触及灵魂,吸取教训。事后班上孩子们又拿来了三盆这样的花,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用心轮流看护,唯独斯捷帕没有获准参加这项集体活动。不久这个学生变得话少了,也不那么淘气了。年轻的苏霍姆林斯基当时想,这倒也好,说明自己的申斥对这个学生起了作用。

 

可是不愉快的事件在他斥责这位学生的几周之后的一天发生了。这天放学后,苏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还留在教室里,斯捷帕也在这里,他准备把作业做完回家。当发现教室里只有老师和他俩人时,斯捷帕便觉得很窘,急忙准备回家。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无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采花。这时斯捷帕表情迅速变化,先苦笑了一下,接着眼泪直滚了下来,随后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跑着回家了……

 

这件事对苏霍姆林斯基触动很大。此时,他才明白了,这孩子对于责罚,心里是多么难受。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觉地对孩子的一种疏远,使孩子感到了委屈。因为孩子弄断花枝是无意的,而且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愿意做些好事来补偿自己的过失,而自己却粗暴地拒绝了他这种意愿。对这种真诚的、儿童般的懊悔,报之于发泄怒气的教育影响,这无疑是对孩子的当头一棒。

 

这样一个小小的事件,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俯首皆是,但从来都是让它不留痕迹消失,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从中明白了一个这样的道理:宽恕能触及学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曾有人这样说:“名师是写出来的”我深信这句话的正确性。我要力争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认真研究自己教学中的一些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坚持写教学日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

 

身为教师的我,要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学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善,不辱没老师这一称谓。

 

阅读让我更理解教育,做一名苏霍姆林斯基式的老师,是我永远向上的力量。

 

src="http://pic.sucaiw.com/up_files/swf/9e4471581e/sucaiw-12swf153310.swf"
quality="high" pluginspage="http://www.macromedia.com/go/getflashplayer"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672"
height="316">

阅读让我更理解教育(二)作文

 文章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