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座右铭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我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借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名言,因为我认为思考很重要,但又欠缺这个好习惯,所以用它来警戒、激励自己要多思考、善思考。
首先,要思考怎么做人,做人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小时候,姥姥经常给我讲英雄模范、名人伟人的事迹:从刘胡兰的故事里,我知道在最危险的时候,也不能背叛自己的信仰;从雷锋的故事里,我知道了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从鲁迅的故事里,我理解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真谛。我要像他们学习,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诚实善良、坚强勇敢、乐于助人、勤奋学习的人。
其次,要思考怎么做事。在我九岁生日的那一天,妈妈送给我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专门为我打印编辑的一本书《好故事,好习惯》,里面有三百多个教人如何做事的小故事,都给了我很多启发。如:从孔融让梨的故事,我懂得为人处世要尊老爱幼、乐于助人;从王二小的故事里我明白要坚强不屈、勇于奉献、要多为别人着想;从比尔.盖茨的故事里我知道做事要敢想敢干敢创新;从肺鱼的故事里我懂得做事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最后,要思考怎么学习。我觉得《论语》中有几句关于如何学习的经典名句,我特别喜欢,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学习的好方法:像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不能不懂装懂,要勤学好问;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要有新的发现等。老师还经常给我们讲有关勤奋学习的故事,如《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李白上学时很顽皮很贪玩,常常逃学,有一天看见一位老奶奶在河边磨铁杵,就很好奇地问干什么。老奶奶告诉他只要坚持、只要勤奋,铁杵也能磨成针的道理。李白被深深触动了,从此勤奋学习、博览群书,成为流芳千古的“诗仙”。从孔子的故事中,我懂得长得丑并不可悲,不学无术才可悲,一个人有了高尚的品德、渊博的才识,就会变得高贵优雅起来,你看,孔子不成了世界闻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了吗?从王冕的故事里我懂得不论出身如何,家庭环境如何,只要刻苦努力,多画多练,自学也能成才。
我要思考一切,一切都需要我的思考。只有不断的思考,我才能不断提高。
铭文样式之一。铭原指镂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以记功颂德传扬于后世。《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座右铭由来于此。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注释: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
形式
座右铭一般包括三种形式:①自题;②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③一是请人题。座右铭多置于人们能常见的地方,以时刻提醒自己。较常见的或贴在屋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有的则贴在桌上。
中外名人的座右铭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
(1)世界著名传染病学家巴斯德的座右铭——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2)近代电磁学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铭——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
(3) 加拿大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班廷的座右铭——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
(4)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思考一切。
(5)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座右铭——谁要干白纸上写黑字这一行,别人说他笨拙,就不应该惊讶或者动气。
(6)法国著名作家左拉的座右铭——没有一天不写一行。
(7)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座右铭——切勿飘飘然。
(8)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军事家叶挺的座右铭——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9)中国现代杰出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10)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座右铭——恒、恬、诚、勇。
(11)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座右铭——见面少叙寒暄话,多把艺术谈几声。
(12)中国当代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座右铭——勤能补拙,勤俭立业。
(13)学者章乃器曾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他写了两句话作为座右铭,贴于墙上:“实践检查真理,时间解决问题。”这是实话实说,后来他得到了平反。
(14)著名画家关山月的座右铭是:“着笔不宜一味熟,称心还常三分生。”他还将这两句话篆刻在自己的印章上。
(15)革命烈士吉鸿昌的父亲曾教导他说:“作官即不许发财。”吉鸿昌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他还向瓷厂订做了几百个饭碗,将这句话刻印在碗上,发给全体士兵。
(16)诗人、作家乔羽的座右铭是:“不为时尚所惑,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浮名所累。”这个“三不主义”,做起来不容易啊。
(17)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骆玉笙的座右铭是:“自得其乐,善于娱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18)著名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造者达尔文的座右铭是:老老实实,简单明白。
(19)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座右铭是:今天能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去做。
相关传说
这种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或其他地方的格言为什么叫座右铭呢?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种传说是这样的:宋朝时有个叫吴介的人很喜欢史书。史书中记载的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的事,他都抄下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称之为“座右铭”。铭就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惕自己的文字。时间长了,他家连墙上、窗上都贴满了警句、格言。以后就慢慢地传开了。“座右铭”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可以借鉴的往事,形式也不仅仅是限于放在座位的右边了。
另一种说法是有关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
据古书记载,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歌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歌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欹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齐桓公死后,国人为他建造庙堂时也没忘记将此器皿放人庙堂之中供人祭祖。
有一次,孔子带着学生到庙里来朝拜,见到这种器皿,觉得很奇怪,于是就向庙里管香火的人打听。管香火的人告诉他,这是欹(qī)器。孔子于是想起了有关齐桓公的故事。他指着欹器对学生们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了就又会倾斜。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决不可以骄傲自满。自满就会像欹器里装满了水,必然要倾斜倒覆。”说完,他就让学生取来水倒进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所说的一样。孔子又对学生说:“读书也是一样,谦受益,满招损。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回到家里,孔子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南北朝时,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也曾为齐武帝的儿子萧子良做过一个欹器,非常成功。
可能是后来这种歌器失传了,也可能是后人感到用文字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欹器被刻在金属上的文字所代替,放在自己座位旁。书房里的铭文也并不都是金属戒训文字,还包括许多格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