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面对父母:我给了多少?,本文作者为陈晓华,是一篇小学作文,全文共计32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89年的冬天,我正在进修,面临着结业考试。白天面对的是数不尽的琐事,只有晚上等宝贝女儿睡了,才可以静下心来趴在床头看看书。直至很晚,有时眼皮直打架,用冷水洗洗脸,再埋头看书。当实在是撑不住的时候,倒头便睡。不知我睡着没有,女儿凄厉的哭喊声,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我以为在床上闭着眼睛抱着几个月的她摇摇哄哄就可以混过去,没想到几个月的她精明得很,使出浑身解数,大哭大闹,非要你披着衣服下床抱着她在房里来回走。有时想慢慢移到床上,作出在地上走的样子,任何假冒、参假使诈都满不过女儿的火眼金睛。直折腾得为父的精疲力尽才罢休。她的任性,她的无知,她的只图自己需要,天下父母谁没有经历过?
2000年12月3日下午,我父亲有点不舒服,我姐说去医院看看,他不同意,说是小毛病,睡一晚就好了。加上父亲几十年来小病不断,我姐心里的那根弦也松弛了。4日凌晨2点多钟,我83岁高龄的父亲,突然感到不适,呼吸急促,说话也十分困难。八点送往医院,已经不能说话了。十一点发了病危通知书,地二天凌晨一点二十分离开这个令他眷念的世界。他远在深圳的儿子不在他的身边。当凌晨二点钟接到电话的时候,我就预感到有什么不妙,一接通便听见姐姐的痛哭声,断断续续的“老弟啊,我对不住你啊,我没有照顾好我们的老爸……”
当我风尘仆仆赶到湖南的时候,悲痛的母亲断断续续地说:“在你爸最不舒服的时候,我说去喊她们起来(我姐就在隔壁房里),你爸紧紧地拽着我的手,不让我去喊。我明白,你爸是不想在大冷的天,在半夜三更的把你姐她们吵醒来。” 我听说是爸爸不让母亲去喊他的女儿女婿的时候,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我不知道我的父亲是怎样地忍受着剧烈的不适,是怎样艰难地度过那难熬的漫漫长夜。我的父亲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在他将要与他的生命告别的时候,在他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时候,在他自己最需要子女呵护的时候,他想到的还是他的子女。这是用怎样的毅力、怎样的心血铸成的崇高的父爱啊!
小孩需要父母的呵护,是以自己的需要为特征的。可以任性、可以哭喊、可以在地上打滚,直到达到目的。
老人需要子女的呵护,是以自己的关爱、理解为特征的。有时候仅仅是希望子女回家看看、坐坐、说说话。
记得小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每当砍完柴挑回家后,就是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伙伴们常常喜欢玩陀螺。有比较有胜负玩起来才有意思,于是看谁的陀螺大,看谁的陀螺旋得久,看谁的撞击有力。于是我决心自己做一个,选好木料后,就动手剁起来。遗憾的是在快要完工的时候,不小心砍在自己的手指上,这一刀可谓稳准狠,只见白骨都露了出来。我直吓得我不敢哼声,紧张得要命,心想:这下闯大祸了(以往的经验是受伤要挨骂的)。看着地上的血迹,趁母亲还没有回家,赶快清理现场。受伤的手血流不止,没办法,去井水里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手藏在衣袋里,擦干眼泪,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等妈妈回来。希望上天保佑,不要被妈妈发现。如果被妈妈发现,就一口咬定说是砍柴砍的。
母亲回来,没什么异样。我正在庆幸,不想她在地上发现了我没有处理干净的血迹,问我怎么回事。我躲躲闪闪说没什么,她看见我异样的眼光,更加怀疑,看见我的手在袋子里,就走上来扯,我拼命躲,躲不过,我已经吓得大哭起来。当妈妈把我血肉模糊的手从衣袋里抽出来的时候,她的眼泪也出来了,并没有骂我,只说你怎么这么傻啊!上药包扎后,我很庆幸的是,还赚得了几天的休息,至今想起来还有许多温暖。
94年的冬天,我在深圳买了新房。第一个念头就是想接父母过来看看。希望在他们有生之年看看他们的儿子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让他们走出湖南,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他们来了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他们知道哪里的菜便宜,儿子媳妇孙女喜欢吃什么,我们吃剩的他们说最喜欢吃。常常说这里的蔬菜贵,葱也贵,姜也贵。买菜就是下不了手,为此我们不知道说了多少遍,有时生气了还忍不住骂两句。他们只是默默的忍受着。一天,我看见母亲吃饭的时候,好像有什么事,总是在后面磨磨蹭蹭,端碗的手也极不稳定,我仔细一看,她有个手指老是弯在里面,我扒开母亲的手,她极力说没什么。我把她的碗拿开,才看见她的手指用医用胶布缠了好几层,指尖隐隐约约渗出点点血迹。我问爸爸:“怎么回事?”“嘿嘿,她前天砍猪脚不小心……”“你怎么也不说一声?!”我生气地埋怨。“她不让我说,应该没事吧。”我倒了一杯温开水,强行把母亲的手放在里面浸润,然后慢慢的、轻轻的撕,一层一层,一点一点地撕。当血肉模糊的手指隐隐约约的露出来的时候,指甲去了一半,红嫩的肉露出来。我的心真的有一种要碎了的感觉。我的女儿趴在奶奶的身边,直看得眼泪汪汪,禁不住哭了起来。
当我想起母亲为了不让我们耽心而遮遮掩掩的时候,当我想起母亲带着受伤的手为我们洗菜的时候,当我们吃着母亲带着受伤的手为我们做的香喷喷热腾腾的饭菜的时候,当我想起她带着受伤的手默默的为我们洗碗的时候,我的心在痛。
我贪玩不小心砍伤手,不告诉妈妈,是怕挨骂。这是我不懂事的见证。
母亲为我们做饭菜砍伤手,不告诉我们,是怕子女为她耽心。这是母亲对子女的无私的、没有任何理由的爱!
这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用几十年心血编织起来的密密麻麻的爱,怎一个亲情了得啊。
我们常常记住了父母的不是,是的,他们曾误解过我,他们是喜欢唠叨,他们有时候不理解我,他们有时候也不讲道理。可是,那是为什么?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不也是这样吗?我曾为骗一只鸡蛋吃假装不舒服,我曾为骗一毛钱,而说我的铅笔丢了,我曾为了逃避父母的责骂而改过分数,我也曾为了偷懒而谎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
我自认为,自己还算有孝心,可是面对父母,我却是如此的无情。记得十多年前,我突然说要去深圳了,父母先是不相信,直到我拿出边境通行证给他们看,他们默默无言。良久,父亲说:“你真的要走了?”我点点头。“你去吧,不要为我们挂念。”从此,我深圳湖南假期常常两地跑,父亲逢人便说,“我这个儿子最孝敬我了。”为此我也曾以此自居,仿佛自己真是一个有孝心的人了。我也曾给父亲洗过头,给父亲理过发,给他洗过衣服,给他买过礼物。父亲逢人便说,逢人便夸。我便认为自己做了很多很多。
等我匆匆赶回家,趴在父亲的灵柩上的时候,我才想起自己做得很不够,不说别的,我心里很少想过父亲对我的好。我很少在人前说父亲是如何理解我,如何关爱我。记得我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父亲每每回来的时候,很耐心的给我讲毛主席的诗和词,讲完后还要我背下来。我的拼音不好,他为了让我自己认识更多的字,手把手的教我拼音,给我买了一本《新华字典》,说有了这,你就可以自己读书了。那样的年代,能够如此已经是很不简单的事了。特别是他要我坚持给他写信,每封信,他都认真的批改,然后又寄回来,并认真给我回信,总是夸我的信写得好,以至我始终能够坚持和远在邵阳的父亲通信。我的语言表达,和那时候的通信绝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可是,我却很少和人说过。
我想起一个故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聪明的男孩汤姆给妈妈写了一张帐单:“汤姆给妈妈到超级市场买食品,妈妈应付5美元;汤姆自已起床叠被,妈妈应付2美元;汤姆擦地板,妈妈应付3美元;汤姆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妈妈应付10美元;合计:20美元。”汤姆写完后,把纸条压在餐桌上,便上床睡觉去了。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看到了这张纸条后,只是宽容地笑了笑,随即在上面添了几行字,放回了汤姆的枕边。醒来的汤姆,看到了这样的一张帐单:“妈妈含辛茹苦地抚养汤姆,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教汤姆走路、说话,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以后还将继续为汤姆奉献,汤姆应付0美元;合计:0美元。”
我该付多少?我又付了多少?
面对父母:我给了多少? 陈晓华 3200字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net/zuowen/ 更多父母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net/zuowen/fu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