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db源码分析--12
8 FilterPolicy&Bloom之18.1 FilterPolicy因名知意,FilterPolicy是用于key过滤的,可以快速的排除不存在的key。前面介绍Table的时候,在Table::InternalGet函数中有过一面之缘。
FilterPolicy有3个接口:
virtual const char* Name() const = 0; // 返回filter的名字
virtual void CreateFilter(const Slice* keys, int n, std::string* dst)const = 0;
virtual bool KeyMayMatch(const Slice& key, const Slice& filter)const = 0;
> CreateFilter接口,它根据指定的参数创建过滤器,并将结果append到dst中,注意:不能修改dst的原始内容,只做append。
参数@keys[0,n-1]包含依据用户提供的comparator排序的key列表--可重复,并把根据这些key创建的filter追加到@*dst中。
> KeyMayMatch,参数@filter包含了调用CreateFilter函数append的数据,如果key在传递函数CreateFilter的key列表中,则必须返回true。
注意,它不需要精确,也就是即使key不在前面传递的key列表中,也可以返回true,但是如果key在列表中,就必须返回true。
涉及到的类如图8.1-1所示。

图8.1-1
8.2InternalFilterPolicy这是一个简单的FilterPolicy的wrapper,以方便的把FilterPolicy应用在InternalKey上,InternalKey是Leveldb内部使用的key,这些前面都讲过。它所做的就是从InternalKey拆分得到user key,然后在user key上做FilterPolicy的操作。
它有一个成员:constFilterPolicy* const user_policy_;图8.3-1
在leveldb的实现中,Name()返回"leveldb.BuiltinBloomFilter",因此metaindex block 中的key就是”filter.leveldb.BuiltinBloomFilter”。Leveldb使用了double hashing来模拟多个hash函数,当然这里不是用来解决冲突的。
和线性再探测(linearprobing)一样,Double hashing从一个hash值开始,重复向前迭代,直到解决冲突或者搜索完hash表。不同的是,double hashing使用的是另外一个hash函数,而不是固定的步长。
给定两个独立的hash函数h1和h2,对于hash表T和值k,第i次迭代计算出的位置就是:h(i, k) = (h1(k) + i*h2(k)) mod |T|。
对此,Leveldb选择的hash函数是:H1是一个基本的hash函数,H2是由H1循环右移得到的,Gi(x)就是第i次循环得到的hash值。【理论分析可参考论文Kirsch,Mitzenmacher2006】
在bloom_filter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存放的是k_的值,k_实际上就是G(x)的个数,也就是计算时采用的hash函数个数。
8.3.2 BloomFilter参数这里先来说下其两个成员变量:bits_per_key_和key_;其实这就是Bloom Hashing的两个关键参数。图8.4-1 filter block data
了解了格式,再分析构建和读取filter的代码就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