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频道 > 开发语言 > 编程 >

排序有关问题的计算复杂性

2012-11-08 
排序问题的计算复杂性该树的每一个非叶节点表示一次比较,每一根树枝表示一种比较结果,每一个叶节点表示一

排序问题的计算复杂性


该树的每一个非叶节点表示一次比较,每一根树枝表示一种比较结果,每一个叶节点表示一种排列顺序。这样的一棵二叉树叫做决策树,它用树枝表示了每次决策做出的选择。如此我们可以将任何一个比较排序算法用一棵决策树来表示。

请注意上图只表明了对三个元素的一种比较算法,这种比较算法依次比较(a1,a2)(a2,a3)(a1,a3),一旦中间某步得到足够的信息就可以停止比较,但是当算法执行完后(三次比较后),一定可以确定三个元素间的次序。因此我们有理由将算法在最坏情况下的比较次数作为算法复杂性的度量,对于本例该算法在最坏情况下要进行C32=3次比较。

显然,一棵决策树中最高叶节点的高度就是该决策树对应的算法在最坏情况下所需的比较次数,而决策树中最低叶节点的高度就是该决策树对应的算法在最好情况下所需的比较次数。

我们的问题就变为:对于任意一棵决策树(任意一种比较排序算法),它的最高的树叶的高度是多少?这个高度就对应于比较排序算法所需的最多比较次数(在运气最坏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对于任何一个输入,该算法至少需要比较多少次就可以对元素进行排序。

我们发现,决策树的每个叶节点对应一个n个元素的排列,其中可能有重复的;但是由于决策树表明了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因而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都在决策树中出现过。n个元素共有n!种排列,即决策树的叶节点数目至少为n!。又因为一棵高度为h的二叉树(指二叉树的最高树叶高度为h)的叶节点数目最多为2h个(这时正好是满二叉树,即每个非叶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因此n!≤2h,得到h≥log(n!),其中log以2为底。根据Stirling公式有n!>(n/e)n,于是h>nlogn-nloge,即h=Ω(nlogn)。

这样我们就证明了对于任意一种利用比较来确定元素间相对位置的排序算法,其最坏情况下复杂性为Ω(nlogn)。

在下文中我们将讨论几种比较排序算法,其中快速排序在平均情况下复杂性为O(nlogn),最坏情况下复杂性为O(n2);堆排序和合并排序在最坏情况下复杂性为O(nlogn),因此堆排序和合并排序是渐进最优的比较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是否还能够改进呢?从前文我们知道,如果要改进排序算法的效率,就不能只利用比较来确定元素间相对位置。因此我们还需要知道元素的其他附加信息,光知道元素的大小信息是不够的。下文中我们介绍的计数排序,基数排序和桶排序是具有线性时间复杂性的排序算法,这些算法无一例外地对输入数据作了某些附加限制,从而增加已知的信息,因此可以不通过比较来确定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