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ive-C中的类别和非正式协议
在编写面向对象的程序时,你经常希望向现有的类添加一些新的行为:你总是能够为对象提供使用这些新方法的新手段。当希望为现有的类增加新行为时,我们通常会创建子类,但是有时候子类并不方便。例如,你可能会希望为NSString类增加一些新行为,但是你知道NSString实际上只是一个类簇的前台表示,因而无法为这样的类创建子类。在其他情况下,你也许可以创建子类但你使用的却是工具包或类库,因为又无法处理新类的对象。例如,当使用类方法stringWithFormatFor生成一个新的字符串时,你新建的NSString类的子类无法返回。
利用Objective-C的动态运行时分配机制,可以为现有的类添加新方法,这种为现有的类添加新方法的方式称为类别catagory,他可以为任何类添加新的方法,包括那些没有源代码的类。类别使得无需创建对象类的子类就能完成同样的工作。
一、创建类别
1、声明类别
声明类别与声明类的形式很相似
@interface NSString(NumberConvenience)这个声明有两个特点:
-(NSNumber *)lengthAsNumber;
@end//NumberConvenience
4、类别的作用
类别主要有3个作用:
(1)将类的实现分散到多个不同文件或多个不同框架中。
(2)创建对私有方法的前向引用。
(3)向对象添加非正式协议。
二、功能一、利用类别分散实现
我们可以将类的接口放入头文件中,从而将类的实现放入.m文件中
但不可以将@implementation分散到多个不同的.m文件中,使用类别可以完成这一工作
利用类别,可以将一个类的方法组织到不同的逻辑分组中,使编程人员更加容易的阅读头文件
举例代码:
头文件CatagoryThing.h包含类的声明和一些类别,导入Foundation框架,然后带有3个整型变量的声明
#import<Foundation/Foundation.h>类声明之后是3个类别,每个类别具有一个实例变量的访问器,将这些实现分散到不同的文件中
@interface CategoryThing : NSObject {
int thing1;
int thing2;
int thing3;
}
@end // CategoryThing
@interface CategoryThing(Thing1)
- (void) setThing1: (int) thing1;
- (int) thing1;
@end // CategoryThing (Thing1)
@interface CategoryThing (Thing2)
- (void) setThing2: (int) thing2;
- (int) thing2;
@end // CategoryThing (Thing2)
@interface CategoryThing (Thing3)
- (void) setThing3: (int) thing3;
- (int) thing3;
@end // CategoryThing (Thing3)
三、功能二、使用类别创建前向引用
前面提到,Cocoa没有任何真正的私有方法。只要知道对象支持的某个方法的名称,即使该对象所在类的借口中没有该方法的声明,你也可以调用该方法。
不过,如果你这样使用,编译器会报警告。如果这时候,你使用可类别,就可以消除这些警告了。
例子,有这么一个类MethodsTest
接口声明了两个方法 showInfo1()和showInfo2()
在实现中,有3个方法
也就是说showInfo3()方法
在接口中没有声明,如果直接使用会报出警告
如果,加上类别,就不会有警告了。
四、功能三、向对象添加非正式协议
创建一个NSObject的类别称为“创建一个非正式协议”。因为,NSObject是顶级父类,在NSObject中添加了该方法,也就是说通过继承关系,所有的类中都有该方法。
正式协议是通过protocol指定的一些列方法的声明,然后由实现该协议的类自己去实现这些方法。而非正式协议是通过向NSObject中添加一个类别来实现,然后子类去继承NSObject。其实都差不多。
不过,非正式协议已经渐渐被正式协议取代,正式协议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使用泛型约束,而非正式协议则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