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申论题材的特征
1.非敏感性
公务员考试万众瞩目、动见观瞻,申论题材又是动态性时事话题,题材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都会被全社会评头论足。过于敏感的话题,有失观瞻的话题,一定不会成为申论题材,例如“温州钱会云事件”、“河南天价过路费案”等话题,尽管热度很高,但涉及的敏感因素过多,敏感指数过高。为了维护考试的政治立场正确性、政策导向正确性和内容的严肃性、可操作性,命题者不会以此为命题方向。但如果时效性已过、敏感性已失,政府或者相关领域已有权威定论之后,仍可作为题材出现。
2.宏观性
申论考查的问题带有宏观性和普遍性。它必须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并对当前和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而过于具体和低层次的、只涉及一时一地的问题,无关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和事实,一般不会成为申论命题的选择。
3.理论性
题材的理论性,是指申论给定资料所选题材主要来源于理论科研性的杂志、报刊、专著、论文等,材料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这是包括湖北省考在内的所有申论试题题材的共性。
理论性较强的题材对考生而言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对问题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还需要深入挖掘和分析。
因此,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最新发生、尚未得到妥善处理或明确定论的事件和观点,是不会出现在申论考试试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