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意识从阅读抓起
——低年级习作意识的培养及研究试验
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 刘荷英
从一年级我就开始有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目的是为了进行习作意识的培养及研究。
在孩子扎实地将汉语拼音学完后,发给每人一本适合他们看的课外读物尝试着进行课外阅读。要求两周读完一本书,自己让爸爸妈妈帮着计划一天该读多少内容,主要以篇章为单位分。由于初次使用汉语拼音进行阅读,所以我就先请家长帮助,让他们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样孩子利用课余时间不但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获取了丰富的知识,还将汉语拼音巩固的很熟练。在此基础上,我还尝试着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摘抄所阅读文章中自己最喜欢的或是让自己很受感动的词语、句子等。这个“字句摘抄本”的利用还真不错!最后,让学生慢慢脱离家长自己进行阅读。到下学期,孩子都已经很习惯地去从课外书中获取知识。课外阅读不只是词句的摘抄,还有同学的相互交流,以及古诗词的背诵积累。除此之外我还每周在黑板抄写一首故事,让大家背诵,名字为“每周一诗”。孩子背诵的很起劲儿,到现在为止已经积累了很多首了。
这样每天坚持读课外书和摘抄词句,很多新知慢慢地输入到了孩子们空白的大脑里。这些知识的获取为孩子词汇的积累、语意的准确表达、见到事物不由自主要去表达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捕捉这种朦胧的习作意识并使之明显化,我每周安排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小作文。选材自己定,内容自己定,但要努力做到像说话一样文从字顺,把你见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听到的等等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样就等于是在教他们什么是写作,写应该写些什么,怎样写等。不用具体详细地讲解写作技巧,只求他们初步学会浅显地、不自觉地、很自然地去用汉字表述自己的所见、所感、所闻。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孩子们都已掌握住了写作的基本格式:题目大约怎么定,写在哪儿;文章的开头要交代明白;一个意思一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开头空两格;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怎么用……还别说,孩子们写的有模有样,写出了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心理,自己的感受。
这一切的一切应该都得益于孩子每天习惯性地读一篇课外书呀。他们每天在不知不觉中被知识感染着,熏陶着,同化着。你听孩子上课的回答,那关联词的准确运用;你看孩子写出的文字,文从字顺。也许,你短期看不出他有什么大的变化,但,当在孩子一日日的成长中这些吸收的知识会渐渐显现出来。
现在我的这群孩子进入二年级了,这项试验依然在实施。这次,我方法更多样了。
一种是自己阅读,继续培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和去年一样每人依然拿一本书,并给出具体规定。坚持每天都要读,两周读完一本书(自己计划好一天读多少内容才能保证两周将这本书读完),每天写读书笔记。这次延伸读书笔记的写法。但列提纲这个现在对他们有难度的读书笔记法不用。这样除了上学期常用的摘抄优美词句外,还可以写感想体会。就是当你读书中有什么明白的、懂得的以及自己深切感受到的写下来。要真实,有多写多,有少写少。这样慢慢培养孩子的感悟能力,提升能力,总结能力,思考能力等。
一种是集体阅读,学会交流感受体会。集体读的形式我主要放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方法是,初期,老师领着孩子去试着欣赏中长篇故事性读物。老师读,学生听,听的过程中要从老师声情并茂的读中去理解文字的意思,感悟文字背后所含的情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还学会了怎样去阅读较长的文章,怎样理解较长文章中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情感。读后可以让孩子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听后的收获,也可以让孩子写写自己听后的感想和体会等。
相信在这样读写融合一起的训练下,学生的习作意识会慢慢明显及增强,习作能力会稳步上升。这就是我进行的低年级习惯意识的培养及研究的试验,习作意识从阅读抓起,课外阅读为习作开道。在这里开始书写日记、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