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亲子共读时刻。
我说:“小瑞,今天你来当医生,好吗?”
小瑞兴奋地说:“医生?怎么当医生呀?妈妈,你快说!”
在句子王国里,一家“句子诊所”开张了。
第一天,诊所里就来了三个病句子。医生先给第一个病句子“今天玩得很开心”做了检查。
“小瑞,你这个医生先诊断一下,第一个病句是什么病呀?”我问道。
“今天玩得很开心,是谁玩的开心?缺主人公,老师上课讲过。”小瑞洋洋得意的说。
“看看医生是怎么诊断的吧?”我接着读故事。
医生说:“你得的是句子成分残缺病,就是句子里缺少了一个必须的成分,具体就是缺少了‘玩得很开心’的人或事物。只要在句子前面加上人或事物,你这病就好了。”句子向医生道了谢,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哈哈!跟我诊断的一样。”小瑞兴奋极了,“妈妈,快说第二个病人怎么了?”
第二个句子说:“医生,别人都笑我长得不匀称,你帮我检查一下吧。”医生检查句子内容:他的手肿得像个大南瓜。
“这个病人什么病?”我问道。
“这个病人……手肿得像个大南瓜……他没什么病呀!”小瑞边想边说。
“扭头看看阳台上的南瓜,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我提示着。
“嗯……没有呀!”小瑞有点不解。
“记得姥爷上次做手术的事吗?你当时说,姥爷的手像什么?”我进一步提示。
“像个面包。”小瑞说。
“对呀!谁的手能像大南瓜呀?那成什么了。”我给出了答案。
“也对,妈妈,快看看医生怎么说?”小瑞有点迫不及待了。
医生说:“你这是比喻失调病。你是个比喻句,但是你比喻的很不恰当,手怎么可能和南瓜一样大呢?我们写比喻句,两个东西一定要有相似性才可作比喻。如果把大南瓜改为馒头,你的病就好了。”句子听了欢欢喜喜地离开了诊所。
“哦!原来是比喻失调病呀!那下面一个是什么病人?”小瑞接着问。
剩下的是个非常瘦弱的句子,他说:“医生,我感到全身无力,你给我检查一下吧。”这个句子只有两个字:马跑。
“马跑?应该是一匹马在飞快地跑吧。”小瑞说。
“我也觉得你说得对。我们看看医生怎么说?”我接着读故事。
医生说:“你得的是瘦弱病。你虽然是个完整的句子,但是你缺少必要的修饰,所以,你会感到全身无力。你可以去买一些修饰药来吃,比如你可以吃‘红色的’‘强壮的’‘高大的’等词语修饰‘马’,‘跑’则可以用‘飞快地’‘慢慢地’等词语修饰。比如:一匹红色的马在马路上飞快地奔跑着。有了这些修饰,句子看上去就有力多了。不过一定要记住,吃修饰药要适量,吃得过多,就会得肥胖病哦。”
由于医生医术高明,服务周到,诊所的生意越来越火红了。
“故事讲完了。小瑞,还记得你昨天写的日记吗?你这个医生自己诊断一下吧。”我说。
“嗯,好!”小瑞爽快的答应了。
下面是小瑞修改后的日记:
今天下午,我饿了,想吃鸡腿。于是,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吃鸡腿。”
妈妈说:“我去买鸡腿,你在家写作业,好吗?”
我说:“好的。”
等我说完,妈妈就走了。
不一会儿,妈妈就把鸡腿买回来了。我接过袋子,一股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闻着香味,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看见一个金黄色的,像手枪一样的鸡腿。我拿起“手枪”先让妈妈吃了一口,然后我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这个鸡腿肉嫩皮脆,吃得我满手满嘴都是油。下回,我还要吃 “手枪”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