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自己的句子
开学伊始,老师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新的课程、新的计划和挑战,还有一部分新的面孔。
随着“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呼喊声越来越响亮,很多乡下的孩子都借着开学这个节骨眼儿,费尽周折地一个个跳进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里。
这几乎是一种非人力可以阻挡的潮流,我们的学校也不例外。开学一周,断断续续进来了不少的孩子,班额开始明显地增大了起来,教学也开始有些吃力。一双眼盯着六十六个八岁的小点点,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恐慌,。
更让人恐慌的不是这些,而是恣意蔓延的来自内心的抱怨。有人说,以后的日子真的很难过,超级大的班额,每天平均四节课,每一次作业七八十本,想想都觉得恐惧,要怎样的好身体才能应付得了。久而久之,不仅会磨平个性,也会怠惰激情;有人怨,我在这个诺大的学校,靠自己的关系进不来一名学生,却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又一个“有关系”的小孩儿来到我的眼皮底下,我还要拼尽精力与心力去教他们,这多少让人心里找不找平衡;有人笑,这些后来的孩子好有背景啊,家长一个个拽得不得了,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一片学生,张口就是一句:“孩子就坐这儿啊?!”有不满,有不屑,更有“我来了就是主人”的喧宾夺主的霸道。老师除了无言,再不知说什么,这些人哪里会把一头人民教师放到眼里......
我身处其中,感同身受。
我不想抱怨,选择了一线,就要承受一线的悲欢。既要给老师带上沉重的镣铐,又要老师在挣扎中跳出灵动的舞蹈;既要打好“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底子,还要做出出类拔萃的成绩......中国的教师,向来逃不过这样的宿命。夹缝之中,左右为难,即使三头六臂,也难应付。
所以,才会有“学而优则仕”,想必,总要好混得多。
我有过选择。有些时候,十字路口,选择的不是哪一个方向,而是选择自己。
所以,我不想抱怨。
人生下来,总有一个位置于他是最合宜的,也许我们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寻找那个最合宜的自己。海明威有句写作名言,叫“寻找自己的句子”。是否每一次处于艰难的环境之时,我们都更应该找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盘点一下属于自己生命里的句子。
就像现在,当所有的人都在提要求的时候,我们需要问问自己的成长点究竟在哪里。是做一个大家眼里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完美的 “基础人”,还是舍一点,然后再选择一点让自己走得更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没有对错之分,只是选择的差异。
我喜欢教学相长这个词,成就孩子的同时也要成长自己,这才是最好的结果。在当前的环境中,一头扎进分数里,有压力亦有荣誉,一年复一年,终究难以让自己有所超越。有人说,压力放错了地方,那就痛苦;压力放对了地方,那叫成长。盘点自己的特点,考虑究竟把“压力”放在哪里,应该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