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让书中的智慧流淌起来作文

2019-08-25 
关于阅读,和不少老师有过交流,我发现大家更热衷的是文学的阅读,虽然也有人提过科普读物,但是却很少引领学生

关于阅读,和不少老师有过交流,我发现大家更热衷的是文学的阅读,虽然也有人提过科普读物,但是却很少引领学生去阅读,基本上都是孩子自己去选择一些书,自娱自乐地读一下。

因为我是一名数学老师,可能是学科特点的缘故,我会不由自主地关注科普阅读,或多或少地引领着学生进行这方面的阅读尝试。

记得二年级期末时,我给学生读一本高年级的数学读物《千万别恨数学》,上面有很多关于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吸纳一点检查的习惯、作业的习惯、审题的习惯。

我和一些老师谈起这件事情,很多人说我太过理想。

认为小孩子知道什么?教他们怎么做,他们怎么做就可以了。

我却不这么认为!

从六年级下来,接一年级教学的我,又领着学生风雨同舟的走过二年的时光,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阅读对于儿童的改变真是太大了。

教书这么多年,对我而言,我有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我渐渐把阅读这件事情,从我自身的喜好,渐渐扎根在学生中间去。

这需要耐心、细致与坚持。

在和学生一起阅读《千万别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渐渐知道了该怎么样去读题,该如何完成一道难题。

他们明白了做作业,重要的是思路和想法,而不是完成一道题目就可以了。重要的是由一道题目想到很多的题目。而我在上学期间,直到中学我才明白,题目不是做多了就会了,而是要不断地思考,有了想法更重要!

眼下我的学生刚刚小学二年级,却能从阅读中悟出这样的道理,真是不简单。

我还记得假期内,我在外地培训教材,半夜时分,接到学生的来电,告诉我的是她的做题心得,学生在电话里兴奋地说:“位老师,我忽然就明白了,遇到难题不能怕,要想一想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对解决这道题目有帮助,我怕忘记了,马上打电话告诉您。”这孩子还没等我回应,就把电话扣了。

同屋培训的老师很诧异,说道,“天啊,这那里是个孩子,简直是一位数学高手。”

我想,这意味着什么?阅读已经走进学生的心灵,更为重要的是阅读已经内化到孩子们的骨髓。

我常想,阅读的力量在于怎样把书本的知识和自己的知识储备连接起来,怎样打通学生的读和书本作者表达的通道,只有这样才能焕发出学生读书的力量,才能书中的智慧流淌出来,成为活水,留驻在学生的心田。

这次尝试,给了我很多的勇气!

我自己喜欢阅读的一本小书是《怎样解题》,上面有一些对题目的求解计划,指导教师怎样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前,引导学生进行解题计划的思考,也就是说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是一本中学数学教师的读本,刚开始阅读这本书,是因为我对解题计划很好奇,不知道这样的思路对于一位成年人的思考方式是否有利,在不停的阅读过程中,我对这本书渐生爱意。

我是一位有点贪心的老师,于是,我开始在小学高年级尝试这种思路:大意是这样的:拿到一道题目时,先思考在什么地方学过类似的知识,解决过类似的题目;接着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当问题有答案的时候,要让答案回到题目中去读一下,看是否合适;最后的一个要求是能否提出同类的问题。这个其实是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据此,我把这个过程中,用通俗的方式,让二年级的小朋友接触一点点解题计划。

没有想到,还真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不少的提高。

我常想,一位教师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在课堂上带给学生什么样的观念,学生就会有相应的行为产生!

我想,这大概就是教师本身所具有的隐性知识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着作用吧!

就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有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对于一位教师而言,显示知识是可以传授给学生的,而隐性知识更多的则是体现在教师平时的行为中,隐性知识可以说是能力的内在和升华。

现在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求学,投入很大,对于买书,不惜成本,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书就买什么样的书,我了解,大部分家庭都有不少的藏书。

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利用这些书,让书中的智慧成为学生前进的一个重要砝码,是值得我们教师研究的一个话题。

同时,怎样指导儿童的阅读,怎样让儿童在书的海洋中有停靠的船舶,也是我们教师思考的问题。

因为,孩子的阅读不能走马观花般地读,孩子的阅读不是读的书越多越好,怎样让读书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怎样让阅读焕发出自身的魅力,如何指导儿童在书的世界里越走越远,也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对于我和我的学生来说,阅读就像一个河床,渐行渐宽,虽然看起来波澜不惊,却是积蓄力量的关键时候!

有道是教学相长。

而阅读的路上,却是师生互相搀扶,渐行渐远,有着我们自己独特的滋味!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