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储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作为语文老师,当面对一段段优美文字的时候,我们多想要尽其美,广其义。然而任凭磨破“嘴皮子”,也难把那种美、那种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多媒体却能弥补这一遗憾,它赋予“言”更多的“文”,更丰富了学生对文字美的感悟。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儿,那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是锦上添花,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
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贯通古今中外,跨越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与虚实相结合,联想与想象争生辉,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凭借其独特的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充分调动了给学生的学习兴趣。叶圣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研究教与学方式变革,开始尝试常态化多媒体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激情导入新课。
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我首先告诉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意大利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去旅游。”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形象地把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美景配以优美的音乐展现在大家面前,将学生带入了风景如画的奇特的旅游胜地——威尼斯,使其身临其境。然后重点展示威尼斯的建筑、石桥、河道等。在这样的情景和氛围中,学生被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深深吸引,面对威尼斯这座如画的水上城市,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萌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你看他们纯净的眼睛,热切的眼神,那种美好的情感,如波光,在每个人心中荡漾。
二、运用多媒体,诱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矛与盾》和《郑人买履》这两篇古文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料的特性,从网上找到了两个故事的动画片,通过剪辑,制成课件,上课时再利用小平台播给学生看。由于小学生大多喜欢看动画片,所以当画面一出现就马上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眼球。在学生观看完动画之后,再组织学生朗文、理解。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讨论积极,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又如教《草船借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制作了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三国演义》MTV主题曲音乐(音乐中含有雷鼓声、呐喊声、马蹄声),让学生视听感受当时三国鼎立,战乱纷争,形势险峻的情形。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就自然而然地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
三、运用多媒体,直观感受文本。
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有不少学生对于火车上山一段的理解有些困难。于是就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了文字和动画合二为一的课件,使学生通过看课件和对照朗读,极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点。又如在教《林黛玉初见凤辣子》这一片段时,因其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比较困难。所以,通过视频放映电视剧《红楼梦》中相应的这一段,学生不仅更快更直观地了解了文章的内容,还对贾府这个特定的环境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调动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多媒体虽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但在语文课上使用多媒体时切需注意两点:1、毋滥用;2、毋乱用。
我们只有坚持“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升的符合认识规律的道路,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才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