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肖川
2006年,我曾经读过肖川的两本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直感慨于肖川博士旷达率真、不拘一格的性情,胸忧天下、秉笔直书的襟怀,优美隽永、自然睿智的文笔。2008年的寒假,有幸读到肖川教育随笔的精华本《教育的力量》,使我进一步走近了肖川。
说实话,我曾经不太喜欢阅读教育学著作,因为那种死板的教育学话语模式所阐述的教育理论冰冷而没有温度,内容也远离自己真实的教育生活。读肖川的教育随笔,会让你在欣赏活泼、丰盈、灵动的文笔的同时,情不自禁地把对教育学的思考深深地根植于丰富、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之中,对生命、教育、社会、人生做深层次的思考。
一线教师大都喜欢肖川,是因为肖川给予了一线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肖川理解现在的教师难当:庞大的班额,繁琐的事物,过高的期望,往往使最应该有工作激情、创造欲望和事业梦想的教师身心疲惫、眼神无光。肖川倡导教师们要自我解放,丰富自我,充实内心,增长教育智慧。他希望教师拥有幸福的教育生活。他的文章《身内之物和身外之物》在引领着广大教师追求拥有内心的明敏、生活的激情、生命的境界和个性的魅力。
肖川是个理想主义者。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教育的急功近利是人们心中的痛。肖川在自己的心中构筑着理想的教育殿堂。是的,教育需要我们有梦。在许多人眼里,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就是所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肖川却高呼基础教育应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应该服务于完整的人的造就。我们濮阳市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就是“关注生命质量,奠基终生幸福”, 我时时叩问自己的心灵:作为该校的一名教师,我该怎样为学生的内心世界打下一个靓丽的底色?我该怎样让我的学生感受到人性的美好?
肖川在他的《教师成长策略》中称“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他给我们指出了四条成长途径:一是大量阅读,仔细咀嚼;二是深入探索,自觉反思;三是及时总结,着力提升;四是团队合作,真诚交流。这四条途径的确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可行的教师成长策略。是的,读书能使我们的心灵温暖、细腻、光明;不断探索和反思使我们拥有敏锐的头脑;总结和提升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实现成长;合作和交流使我们的内心永不麻木和枯竭,是我们获得教育力量的源泉。
肖川说,他的书是为教师写的,他的书中反映的是一线教师的需要和趣味,为教师写作,是他的旨趣和追求。我说,我会是肖川著作的忠实读者。肖川,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一个追梦的人,而我,愿意做一个肖川的追随者,随着肖川去追求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智慧与真情、教育情趣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