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巧妙 感悟写法
——《松鼠》评课
听了君毅老师的课,感觉课堂上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松鼠》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
一、关注学情,以学定教
君毅老师在检查生字时,注意了解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抓住捷、蔽这两个出错最多,不好写漂亮的字有针对性地指导。
二、设计巧妙 感悟写法
在教学第一段时,君毅老师首先从中心句入手,接着抓住松鼠的部位,并通过朗读中心句和表示部位的红色词语,感悟作者表达有序,同时也给学生渗透了写法,写小动物外形时,要抓住动物的不同部位。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1、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2、围绕这句话。写了松鼠的哪些部位呢?用方框标出来。找到后在三人小组交流一下。
出示:第一段
师:哪个组派代表回答?
生: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
师:围绕这句话,写了松鼠的哪些部位呢?
生:四肢、小面孔、小眼睛、毛、大尾巴
师:朗读这段话,要突出中心句和红色词语。自己试试吧
谁想读给大家听。
语言对比,感受松鼠美丽
在感受松鼠“美丽”这部分内容时,我们通常直接让学生找出描写松鼠美丽的词语,而君毅老师多了一个语言对比,就是这一对比的巧妙设计,让学生感悟到在比较中感悟到松鼠“美丽”词语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在读中再次感悟这些美丽的词语时,君毅老师再次有一个巧妙地设计,美丽的词语不见了,让学生在重新找回,又一次感悟作者这些词语用得好。
教学片断:
师:作者说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那,如果在描写它的外形时只说“它有四条腿,有小小的面孔,有一对小眼睛,有一身灰褐色的毛,还有一条大尾巴。”你能感受到它的美丽吗?
师:那么作者是怎样把它的美丽描写出来的?请你轻声读课文,在写出松鼠美丽的词语下面加上小圆点。
师:我们朗读时注意这些词语,就能表现出松鼠的美丽、可爱。
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师:看,大家喜欢的这些词语不见了,你能帮助它找回来,读好么?
动词对比,品味用词准确
在教学松鼠搭窝时,君毅老师把重点放在品味动词上,通过把所有的动词都换成“弄”字,体会到用弄字也可以,但是重复单调,读后让人不能栩栩如生地感受到松鼠搭窝的情景,而用上这些不同的动词,读后效果截然不同。
教学片断
师: 我们再来看它怎样搭窝的。阅读松鼠怎样搭窝,你觉的我们应该关注什么词语?(动词)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在文中找到写松鼠搭窝的动词,用圆点标出来,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谁来说?
搬、放、找、铺、压紧、踏平、加、遮蔽
师:有个人也写了松鼠搭窝,他是这样写的(出示):
他们搭窝的时候,先弄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弄在一起,再弄来一些干苔藓弄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弄紧、弄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弄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师:你来读一读?
师: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写文章时,重复使用相同的词,就会觉得单调、乏味。
请大家再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手势)
动作演示 再次品味动词
师: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我来读,你来做。打开文具盒,里面的笔就是松鼠的小树枝,本子是苔藓,语文书是盖,
教材处理 有详有略
君毅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没有平均用力,而是有详有略比如第二自然段松鼠活动特点,采用一读而过。
师:松鼠喜欢在树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他活动时的机灵吗?试着读一读第二段吧
第四自然段的处理采用自学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体现了由扶倒放。
师:作者在描写松鼠吃东西时,用词也特别恰当,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在文中画出来,三人小组找一找画出来、说一说、做着动作读一读、
整节课一步步上得扎实有效,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