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不会作诗就没脸在周朝混作文

2019-04-08 
不会作诗就没脸在周朝混(我给儿子讲历史16)商朝人几乎个个是商人,而周朝人几乎个个是诗人。在周朝,从庙堂之
 

不会作诗就没脸在周朝混(我给儿子讲历史16)

商朝人几乎个个是商人,而周朝人几乎个个是诗人。在周朝,从庙堂之上到乡里之中,人人能作诗,并且水平相当高。如果不会作几句诗,你在周朝根本就没脸混下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大家都认为大唐是诗的巅峰。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中国自从有了诗,就一下子站到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唐朝与周朝这个诗国的高度比起来,顶多是一个小山包。

唐朝的诗人有三种人:文人、官人、文人加官人。周朝的诗人只有一种人:人人。就如同现在的巴西人,人人都会踢两脚足球,随便拉出一只队伍,就把中国国足甩下几条街。

对于周人来讲,诗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诗,诗就是说话,说话就是诗。周朝人流传下来的诗共有3000多首,周朝总共有多少人?

这里不提不提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大部分诗篇都是西周、东周的。《诗经》共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主要是广大普通老百姓的作品,在劳作之余,用诗来表达感情、针砭时弊。这一类的诗作,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作者大多都有一官半职。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当然这部分人大多是些拍马屁的。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同时也是一个高点。内容方面,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涉及的领域可以说是无所不包。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一个诗歌荟萃的文艺年代?关键是“两个撑”。

第一个是吃饱了撑的。仓禀实而知礼节,就是说饭吃饱了才会彬彬有礼,周朝时才制定了比较规范的礼,史称“周礼”。满了物质生活之后,人们才会有文艺方面的追求,这是周朝人人作诗的物质基础。

第二个是朝廷支撑的。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如果是老大喜欢,下边人就跟着喜欢。比如说周文王,之所以叫文王,那作诗的水平绝对不是盖的。老大重视了,下面的大臣必然重视,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周朝专门设置了一个官职,叫采诗官。这种人天天深入田间地头,听老百姓唱歌作诗,然后记录下来,整理之后报给朝廷。老百姓作诗的兴头如此之大,估计朝廷方面会有一定的奖励,比如发个文具盒、给朵小红花,或者是优先当少先队员等等。

采诗官走向民间总是如同蜜蜂飞行在花丛中一样深受欢迎。因为他不仅仅是采诗那么简单,用现在的官职衡量,他是一官多能,身兼全国文化部长、宣传部长、文联主席、音乐协会主席、统计局长、文史馆长、旅游局长、信访局长。

为什么说采诗官是“信访局长”?汉书说:“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政也。”也就是说,老百姓有什么意见都可以向他反映,他把这些意见拿回去,让朝廷来解决。

老百姓对政府提意见,居然用诗歌的形式来反映,这也算是空前绝后了。

如果让我选择穿越,我宁愿到周朝做一个采诗官。因为能当上这个官的,那就是先进文化的代表、百姓心愿的代表、朝廷形象的代表。当然,真的让我穿越,就我的水平,还真有些心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