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2日(星期二) 阴
一节课的思考与建议
昨天听青年教师展示课,一位老师执教的是《相交与平行》,听过之后,针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进行了思考,有以下几点想法和建议:
1.一节课要学什么,教师在备课之前要阅读教材,明确学习内容。就如这节课,老师板书的课题是:相交与平行,可这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平行,并没有学习相交的有关知识,只是在情境导入时,学生对几组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时分成了相交和不相交两类。因此这节课的课题是《平行》更合适。而教师在学生把几组线分类之后,只要这样导入即可:“同学们真棒,把这几组线分成了两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类:不相交的情况。”然后出示不相交的几组线进行探究。
2.课堂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设计突出重点环节时要注意,不是把重点的知识讲多了就突出了,也不是让学生读几遍就可以强化重点的。重点之处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操作活动、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中感悟、理解。如这节课老师在揭示平行线的概念之时,只是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说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吗?”,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然后教师讲:“这几组直线它们都没有相交,像这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然后让孩子读了两遍。而教师的课件中出示有延长后可以相交的直线。虽然后来老师通过出示一个长方体,强调了“同一平面内”,课从课堂学习的效果来看,学生不理解的在多数,他们只是多读了几遍,记住了这句话,而没有真正的理解。
如果换种教学方法,我想可能效果会不同:教师:“我们来看不相交的这几组直线,现在我们分别把这几组直线延长一下,看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一画。(或者课件上演示一下)
学生观察操作后会发现:有的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了,有的延长后也不相交。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延长后也不相交的这几组直线,再把它们延长,看看是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你有足够大的纸,一直延长下去,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永远不会相交)
“真好,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它们互相平行。”
“现在我们在教室里找一找,你能找到互相平行的两条线吗?”
学生找。教师指出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线,让学生观察,说说这样的两条线互相平行吗?
教师强调:“我们所说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即使延长后永远不会相交,这两条直线也不能说互相平行。”
“现在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呢?”
我想: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思考之后,一定会对互相平行的概念理解较好。
3.难点之处教师需要先示范,并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其道理。这节课教师在让学生画平行线时,先让学生尝试,然后出示课本上的不同画法,最后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让学生学着画。我认为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变:先让学生看看课本,看小朋友是怎么画平行线的,说说为什么这么画画出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呢?这样会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的理解平行的含义,促使学生思考画法。然后教师可以示范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的方法,并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画出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最后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自己画平行线。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正确的引领,同时也在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平行的含义。
一节课的教学,教学前我们要认真阅读教材、了解学生,精心的进行预设,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课堂的生成,根据课堂生成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教学后要反思课堂,不仅仅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要反思自己在备课、上课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的设计,细节的处理等,有了课前精备、课中调控、课后思考,我们才能真正的把一节课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