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信息反馈方式 提高课堂实效
课堂反馈信息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利用好课堂上学生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检验自己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建构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可以说,优化信息反馈方式是提高课堂实效必须注意的一个方面。
教学反馈流程可以分为“预设目标”、“捕获反馈信息”、 “解读撷取核心价值”、“调控改善教学性能”四个部分。其中“及时捕获、解读反馈信息”是前提。“适度调控”是关键,更是反馈的最终目标。根据反馈渠道有体态反馈、语言反馈、操作反馈、作业反馈等,根据学生参与的量与面的大小有个体反馈,小组反馈、全班反馈等方式。
★ 体态反馈
人的自然体态是人内心情感活动的真实流露,“面部的表情是心灵的镜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可以在常态下,通过细心观察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等非语言来洞察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度及知识掌握状况。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方式、进度等,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如,我们在讲课时,学生睁大眼睛,时尔露出会心的微笑,就说明学生对现在学习的知识有较强的兴趣,可以继续推进教学进程。若部分学生出现面无表情,疲乏、呵欠连连、目光东张西望,甚至有的学生开始私下“开小会”,就说明所学的知识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需要在教学内容、方法、或进度上作出适度的调节。有时并不是我们教学出现问题,而是个别学生自己既不想认真学习,还影响别人学习,可以通过适度的体态表现,如,停下来注视某个学生几秒钟;突然来到他的身旁,在他的桌旁站立几秒钟;突然向他提出问题,请他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暗示、提醒、警示,达到反馈矫正的效果。千万不能无视学生的反应,尤其是较多学生的负面反应而继续走自己的教案。
★ 语言反馈
通过学生的语言,获取学生学习的信息。对学生反馈出的正面的、积极的信息要给与肯定,更要注意反馈出的疑难信息,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或鼓励或点拨或引导探索进行反馈调控。
★ 作业反馈
通过学生作业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给予针对性地引导与增强。通过这一反馈渠道,实现课堂教学的效度。当然,有时还可能是作业习惯方面的反馈与矫正,我们可以通过引导、示范、鼓励等方式加以反馈调控,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进步。
★ 个体反馈
个体反馈,是指一师一生或老师与部分学生以一师一生方式进行的交流反馈。可以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取状况如何,在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及时提供帮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在获取“学生遇到困难“的反馈信息后,要多些耐心,多些鼓励、多些期待、多些肯定。不能说让学生带着不足与困难就过去了。反馈失去了意义,只成为学生显示自己无能的糟糕一幕。
★ 小组反馈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小组合作、探究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能力是需要老师培养的。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小组合作的结果,还要在合作的过程中一步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小组内要有骨干学生起一定的组织作用。成员互相尊重,会聆听,会补充、会质疑、会交流、会总结、会汇报。老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对已实现或即将实现的积极成果要给予肯定,尤其是创新的思维品质或创意的解答方式要给予鼓励,对存在的问题以商量的语气提出自己的建议,有意识地帮助小组沿着某种预测的目标推进任务进程。老师要在参与过程中发现整理归纳问题的共性,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成因,思考对策,适时作出积极的反馈,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效度。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 全班反馈
全班反馈,是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交流方式。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用心倾听、细心观察、敏锐捕捉学生的语言细节,及时发现学生闪光点给予肯定的同时,更要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视问题反馈的情况,给予有效的引导。其实,小组选派的代表在全班的交流既是小组合作的汇报,也是全班交流与反馈,是一节课中重点是否夯实、难点是否突破、目标是否达到的检验。
反馈的方式要根据需要选择,有时是兼而有之的,老师要尽量变单向反馈为多向反馈,变可疑反馈为可靠反馈,变单一反馈为综合反馈,优化了信息反馈方式,课堂实效就一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