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因材施教,共同成长--《巴巴爸爸的学校》读后感作文

2018-10-26 
因材施教,共同成长--《巴巴爸爸的学校》读后感《巴巴爸爸的学校》这个故事讨论的是关于因材施教的问题。故事里
 

因材施教,共同成长

                --《巴巴爸爸的学校》读后感

《巴巴爸爸的学校》这个故事讨论的是关于因材施教的问题。故事里某个学校的孩子太调皮了,老师们拿他们没办法,于是大人们决定好好教训他们。巴巴爸爸不同意这样做,他建了一座新的学校。在这里,喜欢唱歌和跳舞的小朋友,可以上巴巴拉拉和巴巴贝尔的音乐课;喜欢机器和电力的小朋友,可以上巴巴布莱特的课;喜欢画画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巴巴伯学;孩子们在巴巴学校里学会了种植物、做陶器、搭树屋等等,孩子们在这里收获了很多的知识和快乐。

这实际上就是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龙生九子,九子而不同。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因材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人尽其才。就像《巴巴爸爸的学校》中,那些调皮得连大人都管不好的孩子,在巴巴爸爸的学校里却都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甚至当学做陶器的孩子们突然打起架来,连巴巴妈妈也发愁时,巴巴布拉伯却很高兴地发现这些孩子都特别适合玩橄榄球。巴巴爸爸家的七个孩子何尝不是这样呢?巴巴布拉伯喜欢运动,巴巴祖喜欢动物,巴巴伯喜欢画画,巴巴利波喜欢看书……

实际生活中,我们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如果老师能够善于发现孩子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固然对孩子会起到非常大的积极作用。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孩子这么多,而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教师短时间内可能难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学习需求。所以这也是当下小班更受家长青睐的原因吧,在教小的教学环境内,应该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我想,我们家长能做的,不只是帮孩子选择好的外部教育环境,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我个人认为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首先是全家人的教育理念要一致,最好也和幼儿园老师的保持一致。尤其是家长不能在孩子面前关于不同的教育观点发生争执,否则可能会降低家长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或者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

第二是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孩子。我想,这也应该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吧。我们要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尊重孩子的选择,有时候孩子的选择虽然是错误的,但孩子从中还是会学到很多。尤其是当下流行的各种兴趣班,没必要看别家孩子都学钢琴,就逼着自己的去学,钢琴买回来了,如果孩子不喜欢,那是事倍功半。而且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孩子年龄小,可能有时候他也不确定什么是他真正的爱好,并能坚持下去。我觉得我们家长需要恰当的引导孩子,比如可以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让他慢慢多接触和尝试一些东西,如果发现孩子感兴趣,并有这方面的天分,当然就可以继续和孩子一起坚持下去。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欢,我们也不能强迫。

第三是多留些自己的时间陪陪孩子。很多人都在抱怨现在工作压力大,就把孩子交给老师,老人或是保姆。既然我们选择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就有义务多陪陪孩子。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健康性格的养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体会,有感而发。说实话,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我其实也做不到。有时候,也觉得自己不是称职的妈妈。那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