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使课亮了起来
——一节试卷评析课
第七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考试后,我仔细翻看学生的试卷,发现学生对于基本的计算掌握的很好,正确率很高,错误的地方主要是:一部分学生在做题时没有较好的理解题目的要求,再是“走进生活,解决问题”这部分,一些学生因为生活经验不丰富,不理解题目中的一些词、表的意思,导致做题错误。
根据学生的出错情况,评析试卷时,我采取了学生自评的评卷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评的很到位,很具体,很投入。
下面是学生评析试卷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
……
师:这张试卷中,你对哪些题目比较满意?
生1:我比较满意第四题“小小会计师”,因为我全做对了。
生2:我也一样,我做的时候很认真,所以全对了。
生3:我最满意选择题了,有时想不出答案,可以一个一个试,我用这招全做对了。(生笑)
生4:我觉得“在算式□÷30=21……△中,△最大是( ),□最大是( )”这道题出得很好,因为它考查了我两方面的知识。
生5:我觉得估算那一道题出得也不错,里面只有一道乘法估算,其它的都是除法,我刚开始没有细心看,把乘法按除法做了,后来又检查出来了。我想这是出题的人故意迷惑我们,看看谁细心。幸亏我又检查了一遍。
……
师:你们都很棒,不但能正确的解答,还能看出出题人的意图来。我们在做题时确实应该细心、用心,先明确题目的要求,再寻找解答的方法。
片段二:
师:你在什么地方出错了?为什么出错?
生1:我的“□里最大能填几?”这道题错了三个,是因为我没有认真读题目的要求,我当成只要填合适的数就行了。
生2:我的第一道选择题错了。
750÷90
A. 商是8余3 B. 商是80余3 C. 商是8余30
我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750÷90看成75÷9,商是8余3,所以选了A,后来通过计算才知道,余数应该是30,我又找了几道题试了试,才发现余数还得是原来算式的余数,不变的只有商。
(精彩,我忍不住为他鼓起掌来)
生3:我“解决问题”的第3题错了,我不知道什么是“什锦糖”,不知道它和“水果糖”、“巧克力糖”、“软糖”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是一道把三种糖混合成什锦糖,再求单价的问题)
师:谁能回答他的问题?(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生4:其实卷子上已经告诉我们了,只要认真读就能知道,“什锦糖”是把上面说的三种糖掺到一起,什么都有,就叫“什锦糖”。
求“每千克多少钱?”就是求上面三种糖价格的平均数。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想一想,和同桌说一说,看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
……
就这样,孩子们自己从卷子上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自己发现,自己思考,自己解决,自己评价。课后,孩子们都觉得这节课收获很大,感到上的很有意思,“比老师在那儿讲哪道题错得多,应该注意,哪道题该怎么做,怎么想要强的多”。他们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带着自信的笑,眼里放着智慧的光。看来,自我评析使这节试卷评析课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