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言语中开始崇敬陶行知先生的。通俗易懂、简洁精练的语言,揭示了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这些言语启迪了多少为师者的思想,难以计数。一位老师只要努力践行这些,就会是一位很不错的老师。近段时间,捧读《陶行知名篇精选》,内心每每会受到一种震撼,一种来自赤诚和智慧的震撼。
我由衷得敬佩陶公的赤诚,对祖国的赤诚,对教育的赤诚,对民众的赤诚。凝练的字句都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声音。一名留洋的学贯中西的教育家,深刻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以稍有识字即可畅读无碍的文字表述着自己教育报国的志向。“近今国人气节,消磨殆尽,最堪痛心。倘不起早在本身和后辈身上培植一种不可屈挠的精神,将何以为国呢?”《我们的信条》中第一条写到:“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最后一条写道:“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活。”《第一流的教育家》痛彻疾首的表示:“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因此,他走向了广大的农村,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创立“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立志做第一流的教育家。因此,当他看到没有房子而开设学校的情况下,觉得是“以青天为顶,以地球为地,日光照着工作,月光下休息和唱歌”,如此的豪情和诗意!在其他的文章中,也处处可见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公精神的本源,没有这种赤诚的精神做基础,就不会有一系列的教育思想、教学法的诞生。
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陶公,应该是“智慧”了。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对教育的奉献之心,对教师的理解之心,对学生的责任之心,使得陶公把爱与智慧融合在了一起,独到的论述,丰富的实践,因爱生智,用智去爱。在陶公的论述中,对创造的教育、科学的教育、民主的教育、家庭的教育等都有非常全面、深刻、独到的见解,可以说经过八十多年的验证,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儿童用书选择标准》《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与《读书与用书》结合起来去读,对今天的儿童和教师仍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让你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会心一笑中频频点头:就是,就是。《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做法,颇有借鉴价值。
文中有不少朗朗上口的小诗。如: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都不算好汉。
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得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读着这些小诗,您一定感受到了陶公的独特与深刻。
书中还有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陶公在成渝公路的来凤驿住了一晚。吃晚饭时,一群苦孩子来讨饭。他们高兴地吃完后,陶公趁机“点着他们好学的火焰”。没有书,把招牌当书念;没有笔,就用手指写;没有纸,用手掌代替。陶公组织并推举一个聪明能干的小孩带领大家在街上学习,并渗透了一点民主教育。这个细节,使我们更加容易理解陶公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提出的一些教育观点,也更加敬佩陶公教育报国的大爱情怀。
读完此书,我掩卷沉思:现在的我该怎样以实际行动向陶公学习?首先要做一个有大爱情怀的人,还要做一个会独立思考的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一个不断发展的人。虽然时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对祖国的赤诚对教育的梦想与陶公应是完全一样的,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育强国已成为公民共识的今天,潜心研读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深刻领悟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甚至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具体做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一个教育者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