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批评为表扬
连续几周以来,忽然发现班里的桌椅整齐了,地面的杂物减少了,下课后凳子归位及时了,孩子们追逐打闹的减少了,找老师告状、判官司的不见了……于是乎,孩子们翘首期盼的流动红旗也连续几周“住”在了我们班里。每当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看到孩子们为得到流动红旗而欢呼雀跃而激动不已,我在微笑着向他们竖起大拇指的同时心里窃喜,深知是我的“积极评价法”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知道,当一个班级的学生做出了令人头痛或屡教不改的错事或坏事时,老师一般是大动肝火,要么劈头盖脸猛批一顿,要么采取一些消极的惩罚措施,以期待该生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这样的方法或许能暂时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往往却是这
是否能变消极处理为积极评价?变大动肝火为泰然冷静?变坏事为好事呢?我一直在思考但却苦于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我在想:孩子虽小,但是他们也有向善向美的一面。他们也想更多的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这些年仅六七岁的孩子呢?有句话说的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妨试一试?!对!孩子都是“顺毛驴”,我不妨一试!
当学校对所有小学生提出更高的养成教育要求时,我便不动声色开始了明察暗访。课前课间不仅我细心观察,而且还安排了几个有能力、自控力强的孩子做我的“侦查员”:谁爱乱扔垃圾,谁见到垃圾就捡起;谁爱追着跑闹,谁能文明游戏;谁能保持桌椅、学习用品摆放整齐,谁总是桌歪椅斜、学习用具一塌糊涂……我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且开始了大张旗鼓的表扬:主动捡起垃圾的加星一颗;能文明游戏的作为评选“绅士少年”或“阳光女孩”的条件之一;主动做到人走灯灭和爱护墙壁的奖励文明之星一颗;保持桌椅摆放整齐、地面无杂物的作为班级明星评选的必备条件……一开始,孩子们不是很习惯,也不能做到主动自觉。几周过去了,孩子们由开始的不习惯到习惯,由需要组长或同桌的监督和提醒到自觉主动。孩子们的变化令人兴奋,孩子们的进步令人欣慰。几乎每天,他们都能听到自己被老师表扬,鼓励。不仅如此,这样一个小小的举措,还产生了诸多“名优”效应呢:我们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了,孩子们的笑脸更加灿烂了,他们变得更加可爱了,班里的笑声更加爽朗了,我也更觉年轻了,孩子们错喊我“妈妈”的人数增多了,我收获的幸福更是溢满身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