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妙时光 醉心书香
——我的阅读史
冬日里一个暖暖的午后,我坐在书桌前,静静梳理自己的阅读历程。说是“阅读史”对我而言的确有点夸大其词了,之前我曾拜读了很多名师的阅读经历,他们的阅读里程都是浓墨重彩,这不禁使我内心深处怀有些许的遗憾,因为与他们相比,更加这凸显了我阅读的空白,倍感望尘莫及,尤其佩服并仰慕这些“疯狂阅读者”昼耕夜诵、博览群书,更是激发了我对阅读的热爱。
于是,我开始对自己的阅读轨迹进行一个系统的勾连。童年的记忆总是让人刻骨铭心的,更不消说是饶有兴致的阅读了。
我的童年有些近似于铁皮鼓老师,不一样的乡村,却是一样的贫瘠,整天在村口、田野、堤坝间撒欢的野丫头,没有上过幼儿园,却赶上了学前班。从孩提的那个懵懂的岁月开始细数,伴我一路走来的启蒙读物应该就是连环画,是黑白色的,这是最初的记忆,因为上学前班前认识的字是寥寥的,只有凭着感觉读完整个故事,至今,仍留在记忆深处的,是画面上一位看似慈祥的老嬷嬷,却充当了特务的角色,那双让人不寒而栗的眼睛。大概情节记不太清了,只是知道当时看得津津有味,看画面猜情节,心情亦随之跌宕起伏。
这种感觉挺好。
随后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就起始于学前班的《语言》书了,小学的语文课本里的内容对于现在而言大多属于经典,《司马光砸缸》、《乌鸦喝水》、《曹冲称象》等课文,启迪心灵,开发智力。还有大量深刻的文章,比如:童话故事《狼和小羊》《会摇尾巴的狼》,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农夫和蛇》等。课外也会搜刮一些连环画来读,渐渐地,我的阅读从连续的插图转移到浅显的文字。
故事对我,独具诱惑。
读过的童话书有《安徒生童话选》《一千零一夜》,因为是借读,所以匆匆读过几篇就被催着给要走了。后来就是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皮皮鲁与鲁西西》。
到了初中,看得最多的就是《民间故事》和《故事会》,大本的民间故事,就如现在的杂志一般,只不过远没有现在印刷的精美,但一样喜欢。但只仅限于喜欢读,并不过分疯狂。《故事会》是那种小本的,里面有很多独立的小故事,情节大都是虚构的,简短,巧妙,意味深长。我也是从那里知道了风格单纯、语言简约的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少而精,微而妙。
记忆里,第一次读完一本长篇小说,是杨沫的《青春之歌》,而且是书不离手,每晚都要熬至深夜。,小说里林道静身上所迸发出的青春气息给了我的无限遐想,而对于当时我的风华正茂的年龄来说,它的确给我注入了无尽的活力和满满的憧憬与向往。透过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在历史的大风暴中,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她,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命运挣扎时,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工作四处碰壁……而面对重重的挫折打击,她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上充满坎坷,荆棘满地,可她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不懈的精神,在现在看来,当真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了。他是我深刻的认识到只要有了青春,就会有冲劲,就要有勇气,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哭过之后还要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
青春真的就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个章节。
后来,读师范。青葱岁月里,青涩的阅读,开始了。首先就是琼瑶阿姨的作品。从《窗外》到《烟雨蒙蒙》,从《婉君》到《庭院深深》,再从《一帘幽梦》到《在水一方》,从《紫贝壳》到《匆匆太匆匆》……书更婉约更细腻,可以让你在欣赏的同时去细细体会。但拍成的片却更过分追求效果,剧情更加戏剧化,人物的冲突也更加激烈。看琼瑶的片确实是不让观众不掉眼泪不罢休,曾经我因为害怕看绿萍与紫菱的冲突,而跳过看《一帘幽梦》好几集。但是看书却不一样,不仅可以让你欣赏,同时也可以感受着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我不会做琼瑶梦,毕竟那只是虚幻的。但是琼瑶早期作品的书却可以让现代看到社会的污浊,不太相信爱情,对生活缺乏热情的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另一种纯净。
其次,开始读《知音》、《读者》、《青年文摘》《散文选刊》等杂志类书籍。阅读的视野逐渐开阔起来,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追寻,我慢慢拨开遮在眼前的那片叶子,开始搜寻远处的风景。
从伟人故事《毛泽东的一家》到鲁迅的《狂人日记》,从霍达的《穆斯林葬礼》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外国名著《复活》到《简爱》,从励志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科幻小说《蚂蚁革命》,再从《汪国真诗集》到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从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到《爱的教育》、《红楼梦》……阅读没有目的性,从不刻意强求,因而杂乱无序。随手拿来,开头看几眼,只要能觉得还行就会拿来读,然后越陷越深,不看到结局不罢休。现在来看,那时的阅读,已然是一种打发青春时光的蜻蜓点水般的阅读,浅尝则止。没有读书笔记,更没有深刻的感悟,只有不断地累积,不断地更新,读完之后有的内容过了不久就又忘却。
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过还是有搜寻、猎奇的心理,读了不少海岩的作品《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玉观音》《深牢大狱》《永不瞑目》,再就是温暖一生的人生感悟——《心灵鸡汤》,张良的《武汉,和爱情一起入眠》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刘墉的《你不可不知的人性》等,原来,不同类的作品,所吸收的营养也不同,只是,想要专业阅读,我还根本就停留在最底层。
比较喜欢鲁迅的文章,丝毫不觉得它晦涩。我读他的小说、杂文,都感觉得到严肃、真诚、挣扎、爱国。我崇拜对人民有贡献、对社会有贡献、爱国的。另外对老舍、陈忠实、池莉、三毛、张爱玲的作品也有了粗略的浏览,《骆驼祥子》、《白鹿原》、《撒哈拉的故事》一样波动我的情绪,触动我的心。
一是工作需要,一是青春的雄心壮志在鞭策着自己,带着这样冲动与热情,一心想做好本职工作,而要象一名科研型教师靠拢,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要阅读!有了干劲,阅读的方向逐渐明确,最近,读了几本教育专著,比如《王崧舟讲语文》、《武凤霞讲语文》、《窦桂梅讲语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现代教师读本》、《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等,自开展新教育以来,我也和孩子们开始了共读故事,一本本印刷精美的绘本,讲述这一个个美丽、可爱的故事,好像真正填充了我童年时的阅读空白,《小猪叽里咕噜》《爷爷一定有办法》《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苏菲生气了》《我爸爸》《我讨厌妈妈》《鼠小弟荡秋千》《鼠小弟的小背心》《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大卫,不可以》《鸡蛋哥哥》《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花格子大象艾玛》等,我和孩子们一起从阅读中感受快乐,收获成长,吸收着,进步着,感慨着,坚持着!
现在,科技发达,网络盛行,网络阅读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教育在线,浏览跟帖,学习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管理方法,教学理念等,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引领自己的专业成长。另外,为儿子,为孩子们建博,写博,成长日志,教育日志,忙碌而充实,不亦乐乎。
很喜欢这几句歌词:
把希望化成力量 让奇迹从天而降
快乐才能分享 梦想就开始发亮
放飞梦想 抹去悲伤
拥抱暖阳 让笑容留在脸上
放飞梦想 点亮希望
重新登场 做个潇洒的亮相
放飞梦想 大声歌唱
挑战自我 让自己足够坚强
放飞梦想 青春绽放
梦想就在 不远的前方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润泽生命,提升高度,成就梦想。
崭新的清晨,淡淡的午后,静谧的夜晚——
就从现在开始,轻轻翻开书页,走进曼妙时光,静静品味书香,醉心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