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道有德,修己度人
——读书明星交流材料
自去年以来,先后阅读了系列国学经典书籍,如: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解读《论语》的权威之作《论语别裁》;于丹教授的《于丹论语心得》;钱文忠的《解读三字经》;老子的《道德经》等。这些散发着传统文化幽香的典藏书籍,内容宽泛,寓意深刻,浑然天成,既蕴含着自然的博大精深,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品读这些书,让我的心灵返璞归真,达到了自己渴望的那种清静和淳朴。尤其是上学期,我与学生共同诵读老子的《道德经》,更是受益匪浅。
《道德经》共81章,内容包括论道、修身、治国、养生、议兵、砭时等,相当全面。前三十七篇为“道经”,主要讲述了万物由道而生,论证了老子的宇宙观;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提倡人们要拥有虚怀若谷,恬淡安宁,保持宠辱不惊的良好心态。如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如果我们像文中这种人一样整日患得患失、诚惶诚恐,怎么能自信地工作和生活呢?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假如大家每日惴惴不安,宠也惊,辱也惊,必定会处于焦虑之中,最终导致做人做事一败涂地。其实,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就是早在春秋时代,老子已经在提醒大家要时时保持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正因为无私,所以能够成就自己。
由此,我脑子里立刻闪现出为国教子好母亲——河南省郑州市周慧玲的经典语录: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是啊,态度决定命运!对待任何事物,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一定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以我们教师为例。我们被社会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具备了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并用思想来指导行动,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认真执教,敬业爱岗;就是爱生如子,春风化雨;就是不甘落后,勇于拼搏;就是不记得失,无私奉献。试想:每天迎接崭新的太阳,微笑面对可爱的学生,踏踏实实地搞好教育教学,以工作为享受,体会被人需要的幸福,品味人生的酸酸甜甜,何尝不是一种快乐?“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心态是积极的,学生的心灵必将是向上的。教育专家说过:教师的快乐能影响所有学生的快乐,所以也能影响一个民族的快乐!这句话与积极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自己当不了科学家,却可以培养学生成为科学家;积极平和的心态,不仅使自己阳光灿烂,还能给他人带来光明和温暖,影响力多么巨大!反之,如果教师本身心态消极,缺乏工作的内驱力,只是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不得以而为之的谋生手段,付出劳动时抱怨不断,一天下来定会筋疲力尽,苦不堪言。这种负面的影响势必会传递给学生,带来什么后果可想而知。发生医疗事故,最多害死几个病人,而我们教师呢?每个班都有几十名学生,我们要误人多少子弟?
俗话说得好:换一个角度就等于换一种心态;换一种心态就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积极的心态就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就是欣赏他人,成就自己。每天我们都会面临形形色色的困难,但只要拥有积极的心态,一定会百战不殆,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