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尊重学生》是我们假期所学习的一本书,每篇文章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诠释了一个主题——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做为教师,我们都希望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同和尊重,有抱负的老师,都希望学生喜爱自己的课堂,希望能培养出有个性的优异的学生。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却又总是无意地扭转了学生的个性倾向,总是以同一种教学模式,同样的教育方法来面对所有的学生。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一种定势去对待不同的学生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适应学生呢?尊重学生,培养个性,将来的人群才会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一生才会是多姿多味的。
《永远的一课》曾经看了好多遍,这位老师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由得从内心深处欣赏她的睿智、她的细腻,反思于自己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却不知该如何上好他们小学生涯的第一课,就这样稀里糊涂、毫无印象地走了过去。“刚才我讲的这个故事是一位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出这样好听的故事。”老师的这句话我们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亲切,因为我们也经常对我们的学生说类似的话,但却不曾像她那般“用很好的纸”“很工整”地记录,又“同样认真地”接过“插图”,用“精美的封皮纸”装订,并“写着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和‘出版’的年、月、日”,又把“‘书’高高举起。”老师的做法,该给孩子们怎样的尊重和自信啊!正是这种自信成了他们长大后通往成功的支柱和桥梁。教育方法决定受教育者的前途和命运,好的教育方法能够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理想和品格,对未来充满自信。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正是使人健康成长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
《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也让我懂得了老师的爱要普及到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也许很无意的一个举动、一个表情,会触及学生最敏感的心灵。一个“爱”字,贯穿了教育事业的始终,诸多案例之中,凡是学生喜爱的老师,无不以满腔的爱对待学生,对待教育事业。
爱学生的那份感情不是学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喊喊口号而已,而是用行动来诠释的。文中的老师,应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认真、负责,对学生充满关爱的老师。可是,也许他很无意的一些表现,却还是让个别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压抑。其实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每个教师也都曾有意无意的偏爱那些有能力的、成绩好的、能言善辩的优秀的学生。对那些所谓的差生,也不见得是厌烦,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的一种心情吧。换个角度想想,人与人之间总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正视学生的优缺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正确处理课堂问题》,就是告诉我们要理性地处理突发事件,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课堂上,问题行为总是难以避免的。好的课堂纪律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学生的性格各异,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学生,要理性地对待处理学生事件,要公平、和善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用武力制服,也许教师的武力恰恰滋长了他的逆反心理。循循善诱,分析其心理状况,委婉而真诚地交谈便可让其愉悦地接受我们的建议。这种方法,是我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用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尊重学生的实践》,都告诉我们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要以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蹲下身子,才能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才会走进孩子的心灵,才不至于像那个C老师一样什么也不懂还自以为是;才不至于像那个冲动的妈妈武断地给孩子定下“没人性” “没同情心”“心态不好”“残忍”的结论。
教师如何尊重学生?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素养,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要对教育事业拥有满腔的热忱,要对学生有着负责的心态,要对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学生融入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唯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尊重学生,继而得到学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