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小颜问了我几个问题:
1、蛇是怎么脱皮的?
2、蛇是怎么给她爸爸妈妈姑姑拜年的?
3、蛇的压岁钱是什么?
4、我们说的是话,蛇说什么语言?
我是这样答的:
1、小蛇因为要长大,可是外面的皮不会长,所以就像脱衣服一样脱掉,就是我们看到的脱皮。
2、蛇没有手和脚,但是她有脖子,会直起来,然后再点点头,就算是拜年了。
3、蛇是动物他们不过年,也就没有压岁钱了。
4、蛇不会说话它们要交流靠气味,它们每个家族身上的气味不一样。
问过后小颜就睡着了。
我却没了睡意,我想起了小时候最爱看的郑渊杰的童话《蛇王》。可以说是郑老师的奇思妙想影响了我这么多年,可是我这样给孩子讲,孩子还会有幻想吗?我的讲解从科学上来讲不准确严密,从文学上来讲没有一点创新!
我感觉孩子的灵性又一次被我扼杀!我为什么不这样回答:
1、(暂时没想出来)
2、用亲亲,用吐唾沫泡泡、
3、是老鼠、是小花、是小树叶、是肉
4、蛇用眼睛说话,用尾巴说话、用耳朵说话……
哎呀~~就现在想到的任何一个答案都可以成为一篇童话嘛!我怎么没想到!!
自责一但开始,伴随的就是失眠。
家长往往容易在孩子面前扮演“权威”的角色,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可我们的答案经得起考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