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60米
时至中午,我还没有想好要做什么饭。女儿说:“今天我想吃面条。”
“好哇!但是家里没有面条,需要去买。”
“妈妈,让我去买吧!”女儿说。
拿出6元钱递给宁宁说:“买一元钱的面条和2个红红的西红柿。”宁宁拿着钱,换上鞋,连蹦带跳地往楼下跑。“注意汽车!”我在后面喊了一声。
“知道了!”
我突然又想起一句话:“买完东西就回来。”女儿已跑到了楼下。
我关上门,马上跑到阳台上,女儿正好从阳台下面路过。我目送着宁宁走远,慢慢地女儿的身影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

从家到小区外面的一个双汇店,最多有60米的距离。以女儿平时连蹦带跳的速度,5分钟就能回到家。

记得去年的冬天,宁宁还没有7岁。那天我准备包饺子,突然想起来忘记买姜了。女儿倒是很乐意帮忙,拿起钱往外跑。我也是站在阳台上看着女儿,直至看不到女儿的身影,我才进屋开始洗菜、和面等一系列程序。大约过了2分钟,我觉得女儿已经买好姜返回了。马上跑到阳台上,没有看到女儿的身影。我想,估计买菜的人太多,需要排队等候吧!又过了2分钟,还是没有看见女儿。我的心开始“扑通扑通”的加速跳动了。怎么回事?怎么还不回来?会不会出什么事儿呀!我开始后悔让女儿一人去买姜了。正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女儿那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了。只见她右手提姜,左手拿着找回的零钱,边跳边跑的往家走。我终于松了口气,心想着过不了2分钟,就会听到熟悉的敲门声。我又回到厨房开始准备饭菜了……
谁知等了5分钟,我还没有听到敲门声。我打开门喊:“宁宁,宁宁。”楼道里没有一点动静。我马上跑到阳台上,打开纱窗,又喊:“宁宁,宁宁!”还是没有一点动静。哎?奇怪?我刚才明明看见宁宁往家走哇。怎么过了5分钟还没有走到家呢?我睁大眼睛(我的视力很好)仔细搜寻,可还是看不到女儿的身影。怪了?我正要准备下楼去找宁宁,突然我看到她了。她正在小区里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呢!我大声喊她,因为距离太远,小区里比较乱,她听不见。算了,什么时候玩够了,自己就回家了。
过了5分钟,宁宁提着姜终于回家了。我问她:“为什么我看见她往家来了,怎么又返回去玩健身器材了?”宁宁说:“我提着姜往家走,书画班的小朋友喊我一声,我就回去跟她玩了一会儿。”“以后,路上想拐弯,提前跟妈妈说一声。要不妈妈会担心的。”

2分钟后,我又站到阳台上。这次女儿的身影准时的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我看着她蹦蹦跳跳着往家跑的样子,我真觉得女儿长大了。
“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响起来,马上给女儿打开门。女儿一进家门,就把面条、西红柿、零钱递给我说:“妈妈,面条1元钱,两个西红柿9角钱,找回4元1角钱。”“宁宁真棒!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我觉得女儿已经7岁,该让她独立适应一下这个社会了。让孩子买菜虽然是个简单的事情,但对于孩子来说,可以锻炼她的交往能力,计算能力,以及买菜时比较一下,培养孩子的观察对比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什么都不让孩子去做。觉得孩子永远是孩子,总要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才能长好。孩子扫地拍孩子扫不干净,洗衣服怕洗不干净,搬东西怕累着,孩子倒水怕烫着……。事事为孩子包办,其结果是:孩子应当具有的尝试性、探索性的活动,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料下的被支配性活动。孩子缺乏了独立尝试的机会,那么孩子就会养成事事处处都依赖父母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丧失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与能力 。
其实孩子是很具有创造力的,如果父母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也就让孩子失去了创造的机会。在很多时候,孩子内心还是渴望能够自己去尝试,在锻炼、尝试的过程中,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创造力都会得到提高,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